在“说”数学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2019-11-27卞丽丽
⦿卞丽丽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效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说数学的习惯。训练学生在课堂上会说,让学生多说,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语言内化为认识的工具,就比以前更能用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经验和规律表现出来,并加以系统转换。”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
一、为什么要说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学习的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说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表现自我、发展个性、促进思维;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利于教学信息及时得以反馈,实现教学目标。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为了解题而解题,认为数学只要会写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有些学生做数学题不是靠真正的思考,凭着感觉认为是这样就动手写了。比如做解决问题,我发现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理解题目的意思,用目光扫了一眼题目,觉得挺像之前做过的,于是就写下丁答案,结果错了;有些学生更厉害,他看完题目不知道怎么做,就用题目中的数随便写几个算式。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尝试着让学生读题目,找出题中的条件,圈出题中的关键词,发现学生原来是能够做正确的。有时家长埋怨说:“他做错的题目,我帮他读完题,他就说会做了,这是怎么回事呀?”其实这还是不仔细审题,不愿意认真读题的缘故。因为我一直认为小学中低年级的解决问题不存在读不懂题目意思,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解决问题多读几遍自然就明白意思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如何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一)会听是会说的前提 我认为说的训练首先在于数学语言规范化的训练,其次才是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听的习惯,听清楚了再模仿着学会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必须做到规范、准确,有条理性、有逻辑性,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词,比如“数位”和“位数”,“除”和“整除”等等。在教学乘法时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它们的积也扩大几倍。当然,学生还没达到一下子能说出这个结论的水平,但是通过指导,学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然后老师就可以用规范的语言来叙述这个结论。在学生听清楚之后,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说,然后让个别学生自己来说这个结论。对于一些仍然不会说的学生,要引导他听其他学生说,直到自己会说。因此,学生只有学会听清楚,才会把话说清楚。
(二)敢说是多说的前提 叶圣陶先生要求在说话训练时能为学生设计一种“境界”,“迫使学生的口头表达愿望合理且丰富地产生”。他说,这是一种“开源”的办法,比一般单纯指定学生说这说那要合理,而且有效。所以,教师既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消除心理压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说的活动中来;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时让数学语言生活化,生活情境数学化,密切联系生活素材,创设情境,以兴趣激发学生敢说,以事例引导学生敢说。只有让学生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学生才会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同时又催化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畅所欲言。
(三)多说是能说的前提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我们对学生进行说的培养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平时在课堂中说的多了,以后遇到同一类问题就能潜移默化地说出道理。比如计算教学中的谠算理,这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点,有时学生会计算,懂方法,但却说不出算理,这其实也是因为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说的少。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学习了《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400x2),学生通过各种方法都得到了正确答案,但只有个别学生能说出4个百乘2得8个百,8个百就是800。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不知道的也能得到答案,但这句话才是对口算真正的理解。数学计算中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我想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原因还在于课堂中说的不够多,多说肯定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所以我注重在计算教学中训练人人会说算理、人人会说计算过程,使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任务,使学生获得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的理性思维。”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只有语言的条理性,才会反映出思维的条理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说的培养,充分让学生会说、多说、能说,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架起知识到思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