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
2019-11-27吴志慧
⦿吴志慧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以理解消化,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开展交流探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地位愈显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交流,共同探讨数学问题,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接下来,本文将根据具体教学实际,针对在小学高南极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如下的探究,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一、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要想有效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那么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划分则是必要的前提,这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实现相互补充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应当充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知识水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习需求,按照适宜的教学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可以通过课下谈话等方式进行师生交流,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们的了解,为有效划分学习小组创造前提。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合理设置学习小组的规模,对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规模进行合理的设置,小组人数要同教学需求、目标等相适应,人数太少无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不适于学习任务的分配,而人数太多则会可能助长偷懒意识,无法真正实现合作教学的初衷。因此,每组人数控制在4至6人为宜,较好地实现小组任务的分配,促进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探讨,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依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如坚持竞争原则,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自我展示,充分体现自身优势,作为小组划分的重要依据,为实现组内成员的互补创造条件。同时,在划分小组时,教师还应当考虑到小组内各成员水平大致相当,利于组内形成有效竞争、共同协作的氛围,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有效设计教学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有效设计出彩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其积极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注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设计出与教学内容切实相关的教学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们认真思考。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共同探讨该问题的解决思路,让学生们在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使其体会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与意义,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初衷。
例如,教师在讲授“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出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如询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有哪些呢?”,通过有趣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之后再向学生们具体讲述圆的具体知识,组织学生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π的奥秘,总结出圆周率的特点,引导学生们发现数学之美。通过提问和思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积极思考、探讨思路,在活跃思维的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结论,既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鼓励学生实践探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们参与实践探究是检验学生掌握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当鼓励各小组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探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高度结合,实现二者的有效统一,是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参与实践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创设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进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探究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式之一。
例如,在讲述几何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积极为学生们创设丰富发实践条件。如为学生们提供长方体、圆柱等教学模型,鼓励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开展对其特点进行充分探究,总结各个模型的面与棱的特点、棱与角的关系等等。这种小组合作实践动手学习的方式,为学生们实地操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其对所学内容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这些几何图形有了全面的立体空间思维,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实践能力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合理划分小组,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真正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