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学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9-11-27范龙剑

读与写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论语国学初中语文

范龙剑

(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三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引言

国学和语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国学一般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的,通过阅读和品味国学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十分明显的帮助。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国学修养,深入挖掘语文课文内容,让国学成为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学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属性是国学的重要价值体现。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诗词歌赋,都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语文是一门文化学科,很多课文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修养深厚的名家所撰写的文章,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阐释,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加强学生的国学素养。如在教学《论语》十二章时,教师就可以把几本《论语》分配给各个小组阅读,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背景,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提前制作的微课小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开始和尾声,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又拉近了学生和国学之间的距离。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拔几位对国学有兴趣的学生成立“《论语》诵读团”,团员每周要开展《论语》交流会和讨论会,围绕各自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互相沟通,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一起解决,一起提高。在主题班会或者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鼓励“诵读团”参加,提升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文化素养。

2.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等等,这些闪烁着光辉的名人名言,都是对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初中生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拜金主义和享乐之风甚嚣尘上的时代,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被摧毁。而语文不但是一门考试学科,更是一门教育学生要好好做人的学科,所以把国学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之中,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异常重要。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就可以把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去感受一代枭雄曹操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中原统一的壮志和情怀,引导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好好学习。曹操这个人物很多学生都熟悉,有的人说他是奸雄,有的人说他是枭雄,对此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曹操的生平事迹以及所建功勋展开辩论,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悟和交流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把其他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文学作品如刘邦的《大风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等并列讲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名人遗留给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3.改善教师的综合素养

国学的融入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国学素养。但是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他们常年固守几本语文教材向学生“兜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于国学更是缺乏了解的兴趣,使得国学和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不深,阐释不够,限制了初中生国学素养的提升。有鉴于此,教师就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用国学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游刃有余,并且有利于给学生树立一个知识渊博的良好形象,有利于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思维中脱离出来,树立大语文视野,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国学,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的好习惯,对于像《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国学普及节目也要了解,并且可以适时仿照这些节目的形式开展国学比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国学对于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淡泊明志,修身养性,不与人争功,不与世争宠,一心一意扑在教育事业之中,所以教师还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心理修养,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此外在阅读教学形式上,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比如可以在阅读课堂上拿着羽毛扇,带着纶巾,穿着汉服,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国学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更有助于拉近学生和国学之间的距离。

4.结语

总之,国学是提升语文教学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措施,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方向上有一定的引导价值,需要教师深入学习国学,提升教学本领,让国学之花开遍初中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论语国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垂”改成“掉”,好不好?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如何读懂《论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