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用思维导图重构小学教学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报告
2019-11-27古锦波
古锦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傍西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试卷上阅读理解的比分渐渐加重。虽然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个难题,但阅读的技能技巧还是有的。我校的语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重构教学内容进行阅读教学,感觉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提高的,究竟有多大提高,其有效性究竟如何,谁也没有进行实证研究,也拿不出具体数据来证明。为此,结合我们的课题“利用思维导图重构小学教学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作了专题的调查研究。
2.调查研究目的
2.1 了解学生目前利用思维导图的阅读的状况。
2.2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是否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3.调查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小学五年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0-11岁,刚刚进入少年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各项水平均已满足阅读需求。加上五年级学生使用思维导图重构教学内容阅读已经有1年了。为保证测试结果,我最终挑选了五年级学生参加研究,因为他们的阅读原始水平相似。五年级共有86人,我把这86人分成A、B两大组,这两大组的总体阅读成绩的差异性不显著,也就是说,他们的基础学习状态并无太大的差异。A组是按平常的阅读习惯解决阅读问题,B组是利用思维导图解决阅读问题。
调查方式是用问卷调查和阅读测试的方式,并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谈话。(调查问卷和测试附后)
4.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1 针对“阅读思维导图是否为学生所接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其中老师要求使用的学生大约占73%,而自觉使用的学生只占9%,还有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用或不会使用。大多数学生使用也只是把它当作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认为它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4.2 针对“思维导图是否促进了阅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
为了证明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我参照了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国际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AEP)、等阅读测试题以及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对全国部分地区教学质量抽查的阅读试题,设计了两套测试题对以上学生(43人)做了两次阅读测试,大致分为六个部分,之后进行运用SPSS处理调查问卷:(1)获取信息;(2)整体感知;(3)形成解释;(4)反思与评价;(5)词意理;(6)词语运用,考察学生对课文中新学的常用词语能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进行测试。
测试一,测试二的结果分析:
(1)测试一中,A、B两组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数据说明,五年级学生AB两组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相当的。
(2)测试二的本文情节巧妙曲折,语言叙述精炼生动,人物刻画细致真切。针对文本的表达特点,B组学生运用比较思维的韦恩图,进行对比分析的思维训练,把长文读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加入阅读拓展,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生成,充分发展。从测试二的数据中显示,A、B两组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差距。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读完题目就做题目的效率会逐步降低,学生读题后就做的阅读能力与画思维导图理解阅读能力的效率呈反比。词语正确率数据也表明这一点,测试二的正确率测试一提高约12%,而测试一正确率几乎没有提高。
(3)测试二的“反思与评价”数据表明,学生第二次答题正确率也会自然提高,提高幅度为16%。
(4)测试一和测试二中的词语正确率数据表明,由于学生理解课文过于偏重课文内容理解和人文感悟,而对词语理解普遍关注不够,导致词语理解和运用的正确率低于60%,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5)测试之前,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一种模糊的概念,本次测试用具体数据清晰地描绘了当前阅读效率不高的程度,说明在常态化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讲课文”效率确实很低,学生收获不大,使用思维导读阅读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提高。
(6)本次测试查侧重于阅读理解方面的检测没有覆盖学生朗读、表达、人文情感感悟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本次测试题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有待进一步探讨,比如试题没有经过难度、信度、效度检测,样本抽取规模比较小等等。但是我们认为,这次调查的方法和过程是可以复制的,其结论也是能够检验的。
5.结论
使用思维导图重构教学内容进行阅读,能引发阅读焦点,指引学生阅读感悟正确的方向;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读懂全文故事内容的前提下,抓关键词句感悟,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有条理地发散和整合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并自由绘图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研究证明,凭藉导图导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比较好地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