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全景透视
——《城乡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差异及其有效供给》书评
2019-11-27乐志强
乐志强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是政府主导,在一种自上而下的体制中进行供给,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受阻,家庭高等教育需求不能很好地传递到高等教育决策系统,导致高等教育供给与主体需求产生偏差,使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没有用在刀刃上。如何了解城乡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状况?如何避免高等教育供给不到位或过度供给?如何引导家庭形成高等教育有效需求?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张意忠教授所著的《城乡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差异及其有效供给》一书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的一些独到观点和见解,有利于满足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差异,保障高等教育公平。
该书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思路,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与统计分析法,就城乡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差异、高等教育供给现状及其有效供给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该书认为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发展性与合理性的特点,其需求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价值论及教育投资理论之上;通过对3,050 位高中学生家长的调查表明,城乡家庭在高等教育的区域需求、层次需求与专业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家庭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学术型高校、高学历需求的比例高于农村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因素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程度大于城市家庭,子女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程度低于城市家庭;面对家庭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高等教育供给呈现出数量不足、结构有待调整、质量有待提升的困境;基于高等教育有效供给理论,需要引导家庭形成有效需求,加大高等教育有效供给,达到供需平衡满足城乡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差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生源的方式和机制的逐步形成,高等教育正在转变为“买方市场”,家庭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选择有了更大余地。过去那种对高等教育“饥不择食”式的选择逐步趋于冷静,其传统的“光宗耀祖”和“跳农门”式的单一需求理念,逐步被更为广泛的“成本—收益”理念所取代,并且呈现出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城乡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存在差异,农村家庭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求上处于弱势地位,高等教育供给没有有效地满足城乡家庭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公平的落实。因此,该书对于引导家庭形成高等教育有效需求、加大高等教育有效供给、维护教育公平、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