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被掩埋的巨人》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11-27吴清怡

文学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亚瑟王黑一雄埃克

吴清怡 黄 倪

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一书,以屠龙和寻亲两条线索展开,揭开了撒克逊人和不列颠人的历史仇恨,将冲突与共存的矛盾铺陈出来,同时结尾留白,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其蕴含的深刻现实意义进行探究,希望以西方文学为研究的文本内容,现代理论为分析角度来进一步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构建问题。

一.对和平的向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中持久和平的政治观是这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若是没有和平,建立各个国家和谐共生的共同体所需要的大背景便不复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失去了基石。

在《被掩埋的巨人》文本中,石黑一雄笔下的埃克索在年轻时曾憧憬着不列颠和撒克逊两个民族在亚瑟王领导下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身为外交官的他积极去撒克逊人的村庄传播两族的和平协议,试图把和平共处的思想融入两族的普遍共识中,希望为日后不列颠与撒克逊民族的和平统一打下基础。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两个民族和睦相处了很多年。

但亚瑟王对土地与征服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他撕碎了和平法律,挑起两族间的战争。一直倡导不列颠和撒克逊两个民族和平相处的埃克索极力反对武力征服撒克逊,同时强烈抗议对撒克逊进行大屠杀的行为。他认为撕毁和平协议、发动战争、实施种族屠杀不仅不是仁义之举,而且对本民族的发展极为不利。但亚瑟王依旧一意孤行,埃克索因为与他意见不合而在愤怒中选择了离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所说“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小说最后,也正如埃克索预料的那样,亚瑟王创立的民族共同体走向了覆灭。武力征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矛盾的问题。和平才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应该追求的。它是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和谐共生的基础。没有和平的环境,其他一切发展、合作都是空中楼阁。

埃克索身上秉持的和平精神是石黑一雄所肯定的。虽然埃克索做出的种种努力都付诸东流,但作者仍毫不吝啬地赞扬埃克索的所作所为:高文骑士在回忆中提及埃克索有“一副智慧的样子”,称他宣传的法律是“伟大的”。撒克逊的武士维斯坦也承认他小时候“曾远远地倾慕”来撒克逊村庄宣传两族和平协议的埃克索。可见埃克索承载的是作者石黑一雄对持久和平的热望,而这恰恰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对和平的向往不谋而合。

二.对霸权主义的反对

在石黑一雄的创作中,亚瑟王被塑造为一位为满足自己的统治野心不惜使用残暴屠杀手段的君王。为了在英格兰土地上构建不列颠与撒克逊共同体,他妄图掩埋历史真相,在虚假和平中建立统一的帝国。作者毫不吝啬地批判了亚瑟王的霸权主义,并对在霸权主义控制下的共同体进行了否定。正如最后屠龙的一行人发现,喷吐遗忘之雾的母龙其实十分的衰老虚弱,即使没有人来杀它,母龙也必定会在不久后死去。母龙这一带有魔幻色彩的生物,作为亚瑟王进行霸权统治的工具,成为了小说中霸权主义的象征。母龙的必然死亡充分说明了霸权统治的必然灭亡。遗忘魔咒制造的和平幻象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在魔咒被打破后,亚瑟王的创建的帝国也将土崩瓦解,可见霸权主义是无法长久地维系共同体的。

此外,武士维斯坦屠龙后的举动也值得读者深思。在小说最后撒克逊武士维斯坦克服万难,完成了他的屠龙使命,可是爬出坑之后的他“垂头丧气,一点凯旋的模样也没有”。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他的屠龙之举不仅为东边的撒克逊族人们带来翘首盼望的公正与复仇,而且将为整个英格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打破遗忘魔咒之后,两族人民都会忆起伤痛的过往,这为新一轮的杀戮与征服揭开了序幕,两族和平共处的局面将不复存在。之前东边的撒克逊族人们受民族主义思想的驱使,对不列颠人对本民族的血腥屠杀极为愤怒,一心想要推翻亚瑟王的霸权统治,为族人报仇。维斯坦也渴望为亲人复仇,他受撒克逊国王之令,踏上了屠龙之旅。但同时他了解撒克逊国王的野心,国王计划在之前被征服的撒克逊人忆起所有往事后,利用古老的怨恨,煽动全体撒克逊人对土地和征服的欲望,并妄图建立一个新的以撒克逊人为主导的霸权主义社会。维斯坦一方面迫切地期望可以推翻亚瑟王的霸权统治,等待公正与复仇的到来。但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撒克逊国王建立起新的霸权统治,他从内心抵制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

三.对共同利益的追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人类主题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它要求我们着眼于各国的共同和平发展而非纠缠于国家利益的分歧和冲突。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已经发展为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关系。因此应该与时俱进,开始适应从整体人类的角度看待未来发展形势,为人类整体发展规划布局。

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国际交往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和最主要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度关切全球治理变革和人类前途命运,从共同利益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石黑一雄由埃克索的视角出发,从两个民族的共同利益思考问题,探究共同利益观和共同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埃克索在担任外交官时力图出台新政策来逐步缓和民族关系。他倡导的利用和平协议来保护两族所有的儿童、妇女和老人;他推行的《无辜者保护法》让人们“梦想着各种办法”,使“无辜者免受战争的灾祸”,保障了两民族的共同关切。埃克索在制定法律时,在维护本民族的利益的同时仍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他以维护两民族共同利益为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放眼世界未来发展格局,可见他关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平氛围,对这种和平的探索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契合,都注重维护全球环境下人类的共同利益与人类的共同发展。

对于没有意识到维护两民族共同利益的重要性的亚瑟王,石黑一雄则给予了无情批判。亚瑟王只将目光投射在本国的利益上,他使用残暴的手段实现了对撒克逊的征服,获得了专制统治权。这位多次被高文骑士在称呼前冠以“伟大”的亚瑟王,其虚假的“光辉事迹”被撒克逊武士维斯坦以较为隐晦的方式进行了多次讽刺与质疑。在迷雾散去,真相得以还原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亚瑟王之所以做出对撒克逊的种族屠杀是因为他是一个以零和思维为其指导思想的专制君主。他不认为基督徒和异教徒可以互相合作,共创美好未来。而是相信两民族在博弈的过程中,只能有一方收益,而另一方必会受损。亚瑟王也希望构建两民族的共同体,但他认为只有在一方为另一方所征服的基础上,共同体才有可能成立。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摈弃以往那种全然不顾他人、他国正当利益的利己主义和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建设一个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相违背,正是因为这种与共同利益观相悖的零和思维导致了亚瑟王缔造的王国最终覆灭。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平与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章中强调:“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那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埃克索的法律给撒克逊人和不列颠人带去了希望,但亚瑟王转眼间将之毁于一旦。埃克索想要实现两族和平共处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起来是艰巨的,因为他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想要在国际社会实现永久的和平这一目标是遥远的,是艰巨的,光靠我国自身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所以,要积极地向世界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个人参与进构建人类持久和平的伟大事业中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部分思想在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中得以体现,通过对三个方面的研究,即反对霸权主义、追求和平和实现和平环境下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对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石黑一雄的匠心独运和前瞻性。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一个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世界,是无霸权的世界,在维护本国正当的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追求一个整体世界下共同的利益,这是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构想,同时也与《被掩埋的巨人》一书中所透露出来的诉求和期望不谋而合。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我们反思当前的国内和国外趋势,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现在的世界趋势的,它能够为构建国际新秩序,维护整个世界的共同繁荣,并为持久和平贡献出巨大力量。在吸取小说文本中的历史教训后,我们应该结合现实情况,思考如何更好地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继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猜你喜欢

亚瑟王黑一雄埃克
石黑一雄《莫失莫忘》中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情结
石黑一雄的诺贝尔获奖演说(下)
《亚瑟王:斗兽争霸》23分钟片段抢先放映
自爆从小喜欢亚瑟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认与逃的辩证法——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内心世界
忠犬波比
忠实的守候
失去神话光环的亚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