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探究
2019-11-27封杰
封 杰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和各国的合作和竞争日趋频繁,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交流风起云涌。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中国急需具备跨文化能力的人才。跨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尤其,语言的人文性决定了英语学习者能够肩负起跨文化交际的重任。而现实的高校英语教学,忽视了语言与文化的融合,忽视了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认知、分析、阐释、创造的思辨创新能力,并不利于学生跨文化知识的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开展与其思辨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该研究以全球跨文化教育为背景,探究高校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策略与阶段,以期为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思辨式阅读教学内涵
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对文本高层次的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的信息,事实和观点,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以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为导向,Sil berstein(2002)将思辨式阅读策略细分为识别预设信息、区分事实与观点、推导潜在含义、识别与评价作者观点等几个层面[。据此,笔者将思辨式阅读策略总结为以下四点,即猜测与预测策略、区分事实与观点策略、推理判断策略,判断作者语气态度与写作目的策略。
二.思辨式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思辨式阅读策略的分类,笔者选取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为英语思辨式阅读教材,以本书文本内容为例,阐释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
(1)猜测与预测策略
猜测与预测策略是指依据课前讨论、正、副标题、插图、图表等内容预测文本内容。该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利用文章线索构建文章内容,在阅读中质疑、思考、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兴趣浓烈,阅读目标明确、思考更加深刻。比如,在讲述一篇名为“Wizard of the Water Cycle”的文章时,笔者要求学生注意副标题的内容“Singapore’s Toilet-to-Tap Technology has Saved the Country from Shortage--and a Large Electricity Bill”。从正、副标题以及背景知识,学生预测文本内容。第一,正标题中的wizard指新加坡;第二,副标题中包括了两层内容。其一,新加坡废水处理技术使该国摆脱了水资源的匮乏;其二,废水处理技术为该国带来了一大笔电费支出。从对文章正、副标题的解读,学生了解了文本内容。学生质疑,新加坡是否获得了水资源独立?独立是否值得?
(2)区分事实与观点策略
事实是可被证实的客观存在;而观点是个体的主观看法或评价。总地来说,科学报告、时事新闻体裁的文章多讲述事实;而议论文更倾向于表述观点。在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中,笔者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讨论文本内容,让各组提炼文本内容,并在文章中找到细节支撑其观点。譬如,在一篇名为“He was my Father”的记叙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勾勒出了一个尽职的司机、体贴的丈夫、关爱的父亲的形象。学生初读文章后,笔者布置了以下填空题。My father is as a driver since he; My father is as a husband since he ; My father is as a father since he.通过该练习,学生总结了父亲的品质,掌握了此阅读策略的使用。
(3)推理判断策略
思辨式阅读要求学生应能根据文中的具体信息推断出作者的主要观点与重、难点句式的深层含义。有效的推断应遵循三个步骤:1)审视文本细节;2)分析逻辑关联;3)借助常识进行合理判断。比如,在一篇名为“American Hom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omes”的文章中,作者通过传统中国房屋与美国房屋内、外布局比较,讲述了两类房屋对居住者隐私的保护。学生在细读文本后,发现传统中国房屋外部高强林立,内部却“其乐融融”;而美国房屋外部并不多见高高的围墙,内部则强调私人空间。因此,学生得出结论,中国人外部主要靠“墙”来维护家庭隐私,内部家庭成员间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而美国人家庭内部“界限分明”,家庭成员靠“空间”维护隐私。由此,学生可以联想到中国的“墙”文化特征和美国人公共场合的“空间意识”。中国的汉字、语言、建筑都展现了中国人对“墙”的热爱。而美国人公共场合对私人空间的关注说明了其对隐私的重视。通过以上推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尤为深刻,也了解了中国的“墙”文化与美国人的“空间”意识。
(4)判断作者的语气态度和写作目的
语气反映了作者对某事的态度;目的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用意。一般来说,作者文中的用词是重要的线索。客观语气中,作者陈述事实,用词较正式、中立;主观语气中,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见与评价,用词可能会是积极的、消极的、赞成的、反对的。此外,写作目的有三种:传达、吸引和说服。在第一种文本中,作者分享相关话题信息,叙述客观、直截了当。第二种文本中,作者采用图片、比喻、夸张手法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三种文本中,作者以事实为基准,通过逻辑论证,使读者同意作者观点。
三.思辨式阅读教学阶段
基于对思辨式阅读教学内涵、策略的讨论,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导向,将学生对文本的分析、推断、评价、反馈的能力当成教学的重点。为此,笔者对思辨式阅读教学阶段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设疑、讨论与预测阶段。在该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阅读文本中的课前讨论,文章正、副标题、插图等信息,以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对文章内容做出预测。教师也可通过本部分背景知识的介绍,相关话题的讨论,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第二阶段,猜词与解词阶段。在本阶段,教师适当挑取文本中的重、难点词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词汇知识,结合上下文线索猜词。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阅读,深刻理解词汇在文本中的应用,并使其变成自己现实交流中的“活用”词汇。第三阶段,分析段落结构与主旨大意阶段。在该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寻读、略读的方法,快速了解每段大意,并总结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此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组织结构,了解段落之间、各段与主旨之间的关系。第四阶段,细读与深层次理解文本阶段。在本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了解文本内容。根据文本体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记叙文的阅读应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几大要素的阐释;议论文的阅读要帮助学生区分文本中的事实与观点;根据文章细节,推断文章的隐含含义;领悟作者的态度与写作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与帮助。第五阶段,总结、评价与重释阶段。在该阶段,教师通过关键词的设立,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做到对文本的理解。以提问、小组讨论的形式评价文本内容与文本组织结构的关系,文本内容与作者经历的关系,文本观点与事实论据的关系,从而深层次地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通过反思日记、作文、辩论、主题演讲形式,要求学生对文章中自己感兴趣的观点、话题做出评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证明自己的观点,完成自身对文本内容的思辨性阅读。
四.结语
面向21世纪,学生跨文化教育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面临的艰巨任务。尤其,对于英语专业而言,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才能使本专业摆脱在学科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以全球跨文化教育为契机,建立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为导向的阅读课程教学模式,丰富了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内容,融思辨能力的培养于课程教学中,实现了大学生思维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双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