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让作文回家!
——浅谈作文与生活
2019-11-27陆梦倩
陆梦倩
(江苏省昆山市黄泥山小学 江苏 昆山 215300)
1.“生活”即作文
作文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现。但是作为生活在大城市里,被各种先进科技、兴趣班培训班包围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能接触社会,探索自然的生活体验不多。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怎么提高?缺乏对生活本身的认识,即使用再美好的词句堆砌起来的文章也是没有灵魂的!只有正确认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学生才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我们常说写作需要素材,而恰恰让学生们抓耳挠腮的素材就来源于生活。作文写得出色的学生,那么他对生活的体验必定是丰富多彩的,必定是有自己的感悟的。他通过笔下的文字跟周围的人,跟社会,甚至跟世界进行表达和交流。是他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他生活实践的再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一次次的思索中逐渐形成。同时,学生的独特个性,不一样的“我”在学习中,生活中慢慢被发现,被提炼,被充实,人生才有意义。
应该从低年级时就培养学生的作文观。从生活的,真实的,情感的层面引导学生对作文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让学生从小就热爱作文,热爱生活。作文和生活应该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把生活请进作文,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用作文描述生活,让学生体验作文的快乐。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才是真正成功的。现代社会,孩子们需要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种学习班把孩子们美好的童年消磨殆尽。学习本身的快乐已经一去不复返,孩子们厌恶学习,甚至厌恶生活,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沉默寡言。学生只会机械地学习,不会有意义地生活。学的痛苦,孩子们就不愿意学,不愿意写,一写作文就想抄袭。有些作文看起来文采飞扬,很难想象在华美词藻的掩盖下,是一张张空虚冷漠的面孔。从低年级就开始作文,首先是让学生热爱作文,让孩子们愿意拿起笔去写,去记录,去描绘。红的,白的,绿的,把生活的五彩缤纷带进课堂,用课堂里丰富有趣的知识燃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学生从愿意写作文,逐渐体验到作文的快乐,慢慢向乐意靠近,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成功的。我想,我们对好作文的评价和定义也需要适时的开始改变,别让一篇好作文从老师的笔下逃走,也别让一个孩子的“作文心”在老师的笔下“死去”。热爱作文,热爱生活,让写作在孩子们心中开出最灿烂的花朵,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2.“习惯”促作文
2.1 习惯一:写“真”才是硬道理。写作,到底写些什么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扣住读者的心弦呢?我想,写“真”才是硬道理。只有说真话,敢于吐露心声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笔下那些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文字,才能征服人心。真实的世界,让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虽然这一路可能布满荆棘,有寒冷黑暗的侵袭,有狂风暴雨的阻碍。一篇好文章,不是歌功颂德,也不是虚假的繁昌盛荣。而是描绘真实的生活,抒发真实的自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由此可见,真事真情真爱,才更打动人心。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让学生敞开心灵,真实地描绘世界,坦白地抒写自己,养成写“真”的好习惯。但是,谁不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中的“米”又从哪里来呢?从生活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让学生真正去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写作材料就有源泉,才不会枯竭。
2.2 习惯二:细心观察很重要。怎么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去捕捉那一个个打动人心的画面?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发现,通过一支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或赞美,或抨击,能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去点评,去感悟。这些才是能让文章熠熠生辉的闪光点。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想要写出好文章,细心观察很重要。虽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点可能会比较困难,毕竟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被分散。
2.3 习惯三:多读多练帮助大。光靠一个人,对社会的视野总是有局限的。更不要说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七八九岁的年纪注定他们不可能有太多的个人经历。这时候,间接经验的作用就帮了大忙了。那么,怎么获取间接经验呢?阅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阅读越多,间接经验积累的就越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从义务教育的第一年开始,不管懂或者不懂,也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古人的启蒙教育不就是这样吗?咿咿呀呀地从《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开始,先背后懂,先积累后运用,大抵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积累的多了,笔下的墨水才能滔滔汩汩,源源不断。不动笔墨不读书,光读不写,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阅读时勤于动笔,写下自已的感想、疑问,背诵一些喜欢的诗词佳句,多拓展,多吸收。不得不说,阅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写好文章的成功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真正地把理论成功转变为实践,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但我坚信,把生活融入作文,让作文回家,总有一天,孩子们的笔端会开出最美丽、最芬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