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中主要人物性格对比分析及对教育的启示
2019-11-27陆秋妍
陆秋妍
1.引言
《蝇王》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第一部小说,该小说的创作深受戈尔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皇家海军服役的影响,他将战场上学到的哲学都倾注在了小说中,在小说里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用神话来对抗当代社会的混乱和虚无。全书以飞机失事为背景,创造了一个只有男性未成年人幸存在荒岛的特殊情境。在此背景下,戈尔丁刻画出了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冲突直接导致了荒岛上从文明到野蛮的社会走向。本文就将围绕小说中各主要人物性格对比以解析特定情境下不同性格人物的发展,以此对当代教育下未成年人的成长提出建议。
2.文献综述
《蝇王》自1954年出版以来一直是文学作品的研究热点。韦兰·杨是第一个从宗教象征主义研究出发探究的人,随后各类学者从寓言(后现代主义)、象征主义、女权主义和罗宾逊主义等不同角度展开对该小说的研究。
在大量研究中,寓言研究是约翰·彼得和戈尔丁自己提出的。作者本人在小说中精心设计了大量古希腊神话和圣经原型(裴素娟,2015),从这个角度看,该小说确实是一个寓言,它的目的在于为了防止人类的退化,并警示世界。
其次最广泛的研究是从象征主义的角度出发。就象征主义中的符号而言,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事物,对《蝇王》的象征主义研究中:森林代表黑暗,而海滩代表光明(裴素娟,2015)。在这类研究中,研究人员明确了善与恶之间的界限,这显然是有不足之处的。
由此可见,以往各类研究都从多种角度揭示了《蝇王》的社会作用与文学启示,但大多没有从小说人物成长本身去具体分析。本文将结合修辞学和话语分析方法,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人物发展解析,以对未成年人教育引导带来启示。
3.人物性格对比分析
在《蝇王》的人物塑造中,戈尔丁巧妙地采用了象征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不同性格,并构建了鲜明的对比(徐明,2000)。本文将使用话语分析理论结合修辞学,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成三组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小说中特定环境下,不同性格未成年人的发展。
3.1 拉尔夫和杰克
拉尔夫和杰克之间的矛盾是整本小说的主要矛盾。他们之所以站在双方的对立面,是因为两者的性格从被困荒岛开始就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
在小说的开头,我们最先有直观印象的人物便是拉尔夫。他是一个令所有读者都着迷的角色。他英俊、乐观、善良且有远见。他是带着光芒出场的人物,作者开篇就描写他为“the fair boy”浅金发色的男孩。他善良勇敢,开朗活泼,简单的几个场景完美描述出了他的美好形象。在接下来的故事里,拉尔夫也一点都不辜负读者的期望,尽管是他拿到了象征话语权的海螺,他依然欣然给予每个人说话的权利。在领导大家的时候,拉尔夫懂得尊重别人,也知道建立秩序的重要,他是文明与秩序的象征。
而另一个人物——杰克,他的出场与拉尔夫完完全全是两个极端。他是野性的象征,他的出场是带着一帮孩子的,作为头领的他耀武扬威。作者形容他是一个红发瘦高男孩,有些沮丧正要发火。与“the fair boy”的开朗明媚对比强烈。作者在此时安排了两人的见面,这也是他们的第一次冲突。
在随后的情节发展中,拉尔夫和杰克有一段时间处于和谐相处的状态,这其实归功于拉尔夫的正确引导。在故事早期,他们曾经像非常亲密的朋友一样合作,一起进行地形侦察,对彼此以诚挚的微笑。但自从“猪”出现后,一切都变了。猪的出现唤醒了杰克身上的野性,是杰克人物像野蛮变化的引导点。当杰克第一次失去了他的狩猎机会时,他逐渐失去理智,二人分歧显现,杰克的人性正在退化。拉尔夫则没有被引入歧途,两个人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发展。随着情节的推进,很多孩童与杰克一样屈服于野蛮。于是在“荒岛社会”中,拉尔夫的地位下降,而杰克的地位上升(吴华兰,2010)。
在小说中,拉尔夫逐渐成为光明和理性的象征,杰克则是黑暗与野蛮的代表。他用面具遮掩自己的理智之光,也使其他孩子堕落。拉尔夫的刚毅和杰克对狩猎的渴望使杰克恨拉尔夫,就像黑暗与光明不相容一样。世界上不仅有美丽的事物,还有丑陋的事物。因为邪恶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只有聪明的人才会永远打败他们。如果一个人受野蛮引导,被邪恶打败,文明的退化之旅则将开始。
3.2 小猪和罗杰
这两个角色有着校园故事中典型的“书呆子”和“校霸”形象。在作者的描写中,小猪绝对具有“书呆子”的所有特征:他身材胖,视力差,哮喘,家庭生活不好,精力差。他的外号“小猪”与书中最主要的被猎动物“猪”是一样的,这暗示着他将一直处于被猎的位置。然而,像小猪一样的“失败者”通常是为他人带来贡献和光明的聪明人。就像《蝇王》中的小猪一样,他的眼镜是点火的关键。起初,他懒惰且自私,容易被人忽视,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但他一直支持民主,从抢夺海螺发声,一直到为民主献出自己的生命。可惜的是,虽然他是黑暗时代的智者,但他从未给这个孤岛带来任何真正的改变。小猪是软弱和理性的复杂体现,他无法逃脱邪恶和野蛮带给他的命运。没有人能拯救他,即使是他自己。
罗杰是和小猪有着完全相反性格的男孩,在小说的结尾他浑身充斥着野蛮和残忍。在后期,他伤害别人或猎杀动物都没有丝毫的恻隐之心。人性在他体内的发展表现为邪恶的扩张过程。但我们回归故事早期,他并不是一个纯粹邪恶的男孩。在《画脸和长发》一章中,他甚至不忍心向亨利丢石头,而且在做错事时会感到内疚。在他逐渐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后,他慢慢地受不了文明与约束,接受了野性的引导,变成了一个嗜血的人。并最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不求救赎的野蛮人。
小猪提倡科学和民主,并为此而死,而罗杰则相信猎杀与野蛮,并因此而完成一场谋杀。
3.3 西蒙和双胞胎
西蒙死在他揭露真相的旅程中,而这对双胞胎为了生存背叛了真相。这三个人对真理和理性持有不同的态度。
西蒙是个热心而矜持的男孩。在故事的早期,他总是感到压力,很难被人欣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荒岛让他变得越来越勇敢。他是唯一一个见过蝇王并从中得知真相的人。“They were black and iridescent green and without number;and in front of Simon,the Lord of the flies hung on his stick and grinned”(Golding,2012)。这是戈尔丁第一次描述生存的绝望,残酷地表现了人性的阴暗面,同时也预示像西蒙这样的智者所面临的悲惨命运。当提倡野蛮时,西蒙决心勇敢地把真理带给他人,但不幸的是,他为这种信仰而献出生命。
双胞胎——埃里克和萨姆,是本书中非常特别的人物。在故事的早期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热心。在后期,他们首先加入了拉尔夫的团队,一直拒绝成为野蛮人。他们甚至在无奈加入杰克之后也试图保持理智。在最后一章中,拉尔夫听到了萨姆痛苦的叫喊,正当读者们为此伤心时,其中一人背叛了拉尔夫。至此,拉尔夫的最后一个同伴,永远离开了真理。他们为了生存放弃真理,屈服于野蛮。
相比双胞胎,西蒙以面对蝇王的形式直面邪恶,永不逃避;而双胞胎面在生存的抉择下宁愿背叛真相。
4.启示与结语
《蝇王》作为后现代主义杰作,被视为一部具有想象力的寓言,其背景基于未来核战争的思想。在文明与野蛮的对抗中,多数未成年人在考验中失败,最终堕落。本文围绕小说中不同人物性格发展,将荒岛这一特定情形下人物的多样性发展逐步呈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分析得出,没有人是纯粹的邪恶或纯粹的善,善恶并不是生来决定的。善恶和后期环境,周围人物等引导都有复杂联系。在未成年人德育当中,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如何激发孩子们灵魂中的善。研究发现,未成年人教育不能只靠孩童自由发展。首先,家长和幼小老师对孩童的早期教育很重要,需要塑造他们正确的三观;其次,未成年人成长中,教师和家长都应当时刻正向引导,展现善良的益处,教师要制定学校秩序,时时干预,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步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