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分析
2019-11-27杨雁
杨 雁
目前,全国高校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可是集中了全国最强力量重新编写的,这充分的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高度重视。在思想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校内实践教学可谓是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对高校现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校内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在我看来,目前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很是尴尬。因为,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提不起半点兴趣。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玩手机、睡觉,交头接耳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学生们的及其不配合,也使得老师不愿意讲课,所以老师就会只想着完成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的进行“灌输式”教学。这就更加让学生不愿意听课做笔记了,就想着在考试前突击一下,不挂科就好,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校内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课本枯燥的宣读,无疑不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也就不会将注意力放在讲台上,只能任由老师唱“独角戏”了。这样老师辛苦,学生连讲到哪一页都不知道,甚至连书都没有翻开。所以,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述长征时,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作为开头,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就轻而易举地将同学们的注意力聚拢了起来,在之后的讲解中又穿插了许多长征过程中的小故事。其中的跌宕起伏,更是让学生们兴趣横生。同时,老师在教学中给同学们放一些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在视频结束后随机点名提问,并记作平时成绩,这样不仅能提升同学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中大多都是理论讲解,枯燥乏味,再叫加上老师的理论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大学不同于小学和中学,只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大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师生同教学,同学习,同提高。
例如:老师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课本的任务,各个小组利用课下的时间做好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准备工作。上课的时候,由小组派出代表讲解相应的课文内容。并且将讲解同学的成绩与小组成员的成绩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了,也能形成教学主客体平等参与、互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3.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虽然信息化生活在高速发展,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很多内容对与大学生来说依然不是很熟悉和了解。所以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更能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而且,大学生这一群体常常会因为刚接触的社会环境而感到困惑和迷茫,对于一些现实和尖锐的问题也感到束手无策,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的结合能让他们有所启发,认清自己的现状,找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栋梁。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
例如:可以在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校园内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中的“大道理”就在身边,深入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校内实践教学的兴趣。
进行校内的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改善课堂氛围的不二法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的目标。让新一代大学生学会站在正确的立场、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校内的课外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直观和系统的学习到道德与法律知识,更加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