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学术语汉译难点探析

2019-11-27仇孟苏

文学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细胞株细胞系词组

仇孟苏

1.引言

生物学是现代科学最富有前景的领域之一,生物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必将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产生深刻影响。英文生物期刊是了解国际上生物学最新研究方向及技术方法的重要文献,其中的生物学术语识别和翻译为学术交流和学习的重难点。术语是专业领域用于表达或定义科学概念的语言单位,自身具有一系列的特殊性。术语翻译旨在用译语再现原语术语所承载的信息,实现科技的跨文化交流,因此术语翻译讲求结果的准确性,即双语术语的极似。我国科技术语定名一般遵照:“单义性、系统性、稳定性、简明性、国际性、约定成俗性、见词明义性和中文特征等”。这些原则要求译者以术语的本质特性为落笔点,坚持语里意义为第一原则,采用直译、意译或直译兼意译的术语翻译策略。准确性是科学信息的灵魂,科学信息主要强调一是一、二是二,所以科学翻译理解要准确,转换要准确,表达要准确。如果忽视上述原则,译者很可能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2.术语翻译意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术语识别障碍:词形相似的术语翻译

生物学中有许多术语只有细微的词形差别,但这些术语词义相差甚远,故需要仔细辨别,否则极易混淆,产生“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结果。

例1:The laboratory technique of maintaining live cell linesseparated from their original tissue source became more robust in the middle 20th century.

译文:在20世纪中期,将细胞株从原组织中分离的实验技术变得更加成熟。

分析:这里的cell line(细胞株)易与cell strain(细胞系)相混淆。实际上,虽然两者均为细胞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产物,但两者有着本质上区别。

细胞株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的培养物称为细胞株。细胞系(cell line)指原代细胞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所繁殖的细胞群体。也指可长期连续传代的培养细胞[由此便引申出了后来的有限细胞系(Finite Cell Line)、无限细胞系(Infinite Cell Line)],因此,细胞系狭义的是指可连续传代的细胞(特定环境下口语和书面语都使用),广义是指可传代的细胞。其中狭义的细胞系中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改变,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并具有癌变倾向。

细胞系和细胞株,在国内两者曾一度混用,导致有些文献中概念不清。此类词形差别微小的术语在一些生物学专业文献词中往往出现频率较高,如gene library(基因文库)与gene pool(基因库)、cell membrance(细胞膜)与bio-membrance(生物膜)、genetic code(遗传密码)与genetic information(遗传信息)等,译者在翻译时遇到此类术语,需要仔细甄别以避免意义偏差。

2.2 多义术语的处理

如果一个术语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又有某种语义上的联系,那么,这个术语就叫做多义术语。

例2:Another aspect is related to chemical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plants growth:aluminum toxicity is a problem in low ph soils,where it may reduce plant growth.

译文: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另一个用途是帮助解决影响作物生长的化学问题:在低pH值的土壤中存在的铝毒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速度。

分析:经过查阅电子版医药学大词典,可以发现toxicity的词义有如下解释:1.the degree to which something is poisonous;2.grave harmfulness or deadliness.即此单词有毒性和毒害效用之义。一般电子词典并没有对着这个含义进行区分,划线部分的译法参差不齐,如“铝毒效应”、“铝的毒性”、“铝中毒”等,这些都是不精确、不统一的译法。这些但是通过查阅CNKI在线翻译助手,笔者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铝毒”,其次是“铝毒害”,结合句意进行分析可得,此句中划线部分应为“铝毒”最为准确。

生物学里一词多义的现象较普遍,如template(兼有“模板”和“模板剂”之义)、synthesis(兼有“合成”和“制备”之义)、isolate(兼有“分离”与“分离物”之义)等,且这些词语对应的概念之间存在联系,如果没有专业背景和严谨的态度,很可能察觉不到术语翻译的误差。

2.3 日常词汇术语化

在科技术语中,很多术语从日常词汇中借用而来,并有了脱离原语境的意义。如,positive(有“积极的”和“阳性的”之义)、condition(有“条件”和“疾病”之义)、couple(有“连接”和“偶联”之义)等。

例3:And at other two measurable levels,she says there was little impact in the dropping from 3300 milligrams to 2400,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out high blood pressure.

译文:对于另外两个试验用量,她说从3300毫克降到2400毫克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对未患高血压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分析:在at other two measurable levels 短语中,measurable 意为“测量过的”,level意为“用量”。在日常词汇中,level 有“水平、级别”的含义,但是在科技文献中,按照熟悉的日常语境的含义翻译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通过查阅CNKI在线翻译助手,可以发现level有“含量”和“浓度”的词意,结合句意和语境,最终将该词译为“用量”。对于此类术语翻译,要求译者要熟悉本领域由日常词汇引入的术语,必要时借助专业词典,避免词不达意现象。

2.4 生物词组型术语翻译

在一个术语系统中,词组型术语的数量比单词型术语的数量多得多。

有些生物学术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构成,翻译此类术语时要特别重视“单义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的翻译标准。部分词组型术语的词义可由其构成各个单词词义有机组合而成,如gene cloning(基因克隆),部分词组型术语的标准化译法体现了“增译”、“减译”、“词性转变”的翻译方法,如“restriction enzyme”对应的中文术语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而有些则不能由猜译得出正确的翻译译文。

例4:You see television commercials advertising soy supplements for hot flash and prostate health.

译文:电视里正在播放的商业广告把大豆当做医治妇女潮热和男性前列腺一种食物补充。

分析: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将“hot flash”译为“时髦的引人注目”则是一种误译。《英汉大词典》收入了该词组,并释义为:[生理]潮热,热潮红(妇女更年期时一种短暂而突然的发热感觉,常波及全身),这个解释正合上下文。

2.5 语境制约下的术语翻译

术语的语境即术语使用所处的语言环境。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曾指出:“语义就是语言成分在语境的功能”,因此理解语境制约因素是翻译术语的基础。如果脱离上下,科技术语翻译的精确度便会下降。

例五:Genetic modification involves the insertion or deletion of genes.In the process of cisgenesis,genes are artificially transferred between organisms that could be conventionally bred.In the process of transgenesis,genes from a different species are inserted,which is a form of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译文:基因修饰涉及基因插入和基因删除。在同源转基因中,在可按照传统方法选育的生物体之间进行基因人工转移;而异源转基因过程中插入的目的基因来自不同物种,这是一种水平基因转移。

分析:登录CNKI翻译助手之后,笔者并未发现“transgenesis”对应的中文术语,继而查阅双语例句,发现其对应的中文表述为“转基因”。该词在《21世纪大英汉词典》中的中文释义为“【生物学】基因转移”,而英文版维基百科对该词的释义为:这是一个外源性基因转入生物体的过程,因此该生物体可以表现出新的性状并将这种性状遗传给后代。结合句意和语境,该词最准确的译法应为“异源转基因”。

3.结语

生物类术语在专业文献中往往是关键词,其重要作用对于译文质量不言而喻。如果一名译者仅有双语功底,而忽视专业知识的深度和科技术语的准确性,就无法胜任科技翻译。专业知识和科技术语的掌握需要长期的定向积累,唯有将两者与双语功底融会贯通,才能准确传递术语词义,充分实现科技翻译的价值。

猜你喜欢

细胞株细胞系词组
2-脱氧葡萄糖联合奥希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975耐药性、糖酵解水平表达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
去泛素化酶OTUD3调控胆固醇酯化酶SOAT1蛋白稳定性的机制
miR—122调控LAMC1表达与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相关性研究
副词和副词词组
抗癌活性肽对胆囊癌GBC-SD细胞作用前后的基因表达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