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创新探究
2019-11-27李娜
李 娜
(天津市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 天津 30005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转变教学思路,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1.1 核心素养的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包含了政治认同、文化意识、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几个方面。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同时促进小学生的思想发展以及心理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使小学生接受到正规的道德教育,使小学生从小树立起正规的思想道德,从而为学生以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素质与正确的法治观念的良好平台。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从小对客观世界有了清楚地认知。但由于我国道德与法治小学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也是以前的应试教学,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了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实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核心素养教育相结合,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2 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应试。因此,检验学生有没有学会的唯一方案就是日常的测验,以及考试成绩。在这一大前提下,教师的教学模式演变成了填鸭式。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案上的重点难点,结合课本进行勾画,让学生记录大量笔记。但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很多是需要进行理解的专业名词,教师只会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对其的真正含义不作出准确解释。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与所学知识是一知半解的,最终在卷面上的呈现也不够完善。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弊端,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逐渐变成了考试的机器,卷面分数达标率就是学生的一切。现如今,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希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让学生可以利用上课所学知识进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2.核心素养在小学课堂的创新探究
2.1 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不是只有在课堂当中才有体现,还能体现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想要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对政治的认同,必须将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例如,在学习《吃饭有讲究》这一课时,教师不是对学生提出一些口号,而是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严格按照教师上课所讲解的知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小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利用上课所学知识,进行行为规范,使小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使学生认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到的观点,从而产生对我国政治的认同。
2.2 角色扮演情景化,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核心素养。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对枯燥乏味,并且法制意识是需要小学生从小进行培养的,因此,对于法治意识这一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从情境中感受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保安、游客、清洁工等角色,进行情景化的表演,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进行关于我国法律条文的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情景化的角色扮演,学生对法治意识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学生从小就能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自身行为,并利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2.3 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象力和联想力十分丰富,他们希望可以有一个平台进行沟通,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其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班级》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本班的班级规则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很多不爱说话,不爱表达意见的学生都可以在小组讨论的环节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并且,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听到自己同龄人中不同的见解,开阔自己的思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了学生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3.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身角色,从课堂的操控者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始终贯彻素质教育,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