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趣例与高中语文课堂情感分析
2019-11-27李松林
李松林
(江西省新建区第二中学 江西 南昌 330100)
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要认识到学生们的情感对课堂效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们的情感能够与文章发生共鸣,那么对于文章的理解自然深刻,除了对文章表面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外,还能够获得额外的一些感受。但是如果不能够良好的激发学生们的情感,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不会很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呢?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可以总结出利用趣例不仅可以良好的激发学生们的个人情感,更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达到一个高潮。
1.在导入环节当中利用趣例调动学生们的情感
课堂导入对于一节课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在课堂一开始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情感,让学生们可以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课堂当中,对文章产生极大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众多的趣例来对学生们进行课堂情感的引导。通过有趣的例子的引导,不仅可以良好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更能够最好的激发学生们的情感。
比如在进行《咬文嚼字》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与咬文嚼字相关的故事。相传,有一次苏东坡和苏小妹还有黄山谷一起讨论诗词,互相题诗,苏小妹说轻风细流和淡月梅花,让哥哥加一个字,说出诗眼,苏东坡立即加了一个“摇”和“映”变为:“清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却被苏小妹评为“下品”苏东坡经过深思熟虑后又说出: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没想到苏小妹说,好是好,但是仍然不能够说是上品。旁边的黄山谷忍不住问苏小妹:那依小妹高见,应如何加呢?苏小妹顺势念出:清风扶杨柳,淡月失梅花。黄山谷和苏东坡听了,忍不住叫好。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进行导入,初步的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咬文嚼字的奥秘与趣味,良好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兴趣与想要进行仔细的品味的情感,这样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趣例引导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引导学生们对文章产生兴趣,产生与文章当中情感的共鸣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认为只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对文章进行分析,能够抓住重点与中心,解决一些题目就可以了,但是要知道高效的教学是不仅教会学生们做题,还要让学生们能够深刻的理解文章当中的情感,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实想法,只有当学生能够深入的进入到文章当中去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文章,感受作者情感的时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去引导学生们与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
比如说在讲《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文章的时候,由于这篇文章的文字很多,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烦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为学生们讲一些《红楼梦》当中一些比较有趣的情节,让学生们先对林黛玉这个人物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让学生们了解到林黛玉不仅仅是一个爱哭,刻薄并且小性儿的人,她还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这样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之后再去读这篇文章,就能够更好的体会文章当中的林黛玉的真实情感,去体会当时进贾府的心情,也能够充分的对文章的整体进行认知。这样我通过一些红楼梦当中的故事情节,良好的激发了学生们的情感,让学生们可以与文章产生深刻的共鸣。
3.在结尾环节利用趣例让生产生思考
一堂课程包括导入的环节、中心的环节,当然也少不了最后思考的环节,很多教师会对忽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认为这个环节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一个知识总结,却不知这一环节是学生们情感最丰富,最能够让学生们深入思考的一个环节。在前面的众多环节当中学生们对于文章的大概细节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对文章的情感也能够得到一个深刻的体会,那么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更大力度的去唤醒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们根据之前环节当中的积累的情感体验来进行深入的思考。作为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例来对学生们进行启发。
比如说在讲完了鲁迅的《呐喊》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学生们讲一些鲁迅童年时候的趣事以及鲁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们在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了解鲁迅的背景之后再对文章进行感受,去体会鲁迅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到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的艰辛。去深刻的体会当时社会当中的层层的社会矛盾以及当时旧中国制度以及传统观念的陈腐,更强烈的激发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这样一个故事的结尾,更深一步的激发了学生们的情感,让学生们能够切身的体会文章当中所要表达的内涵,达到高效的课堂。
趣例在高中语文课堂当中的应用可以良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以上便是我提出的几点方法,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