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小学语文讲读教学方法上的程式化
2019-11-27李超
李 超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小学 江西 南昌 330100)
1.语言动作神态结合的趣味教学
传统语文讲读教学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备课内容或课件一味的灌输,学生不容易消化吸收,久而久之更会厌倦上课。还有部分老师时刻保持着自己的“威严”,学生没有机会与老师交流,甚至不敢提问。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理解都不够全面,老师要细心引导。上课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语速、语气要舒缓,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吐露一些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深奥文学语句。教师要根据上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学,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思考问题,交流问题,结合一些案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静夜思》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模拟出这首诗诗人的作诗情景。眼神、手势、站姿,配合窗户、外景等等一些东西,让学生声临其境,感悟当时诗人的一种情绪状态,自然比文字式的讲解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这些方式方法可以运用到很多方面,还可以从网上或生活中提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新闻事实,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从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方面去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才会使课堂变得高效而有趣,气氛活跃又不失价值。
2.联系实际,结合游戏教学
现在的学生几乎对游戏都很感兴趣,我们何不该把游戏的方式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现在的语文课堂,为了让学生“求异”或“发散”,往往离开了文本,进行无止休的讨论,争辩,结果越扯越远。如:课上教者占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却把文本丢在一旁,不恰当地使用媒体,以多媒体取代读书,再好的手段、方法,如果没有把握好适当的度,用的过了头,也会造成语文课程的“异化”,使“语文味”越来越淡。导入新课时,激学生强烈的兴趣欲,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游戏导入新课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学习欲望高涨,就跃跃欲试。我们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适当引入一些游戏的方式给学生思考想象,或把作业融入游戏的内容里,让学生们积极的去完成作业,不仅效率高,他们做起来也不会厌烦。
3.联系课文,探究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现”,新教材中很多课文来自于生活,结合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使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迪;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自主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返朴归真。
3.1 利用生活场景,培养倾听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生活化、社会化。例如笔者执教《操场上》,这是识字的儿歌课文,儿歌的内容接近孩子平时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时,展示热闹的操场,融入热闹的中引导孩子们说话。利用生活场景是学生学习的润滑剂,良好的倾听慢慢地养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课堂效率。教学界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认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因此,在在课前要充分发掘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设计探究性问题,提升课堂。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但是很模糊,学习新课前,引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用心去发现,拓宽眼界,容易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例如学习《秋天》一文时,适逢是秋天的到来,果园里,瓜果飘香;论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生活在农村里的孩子这种景象是司空见惯,孩子只是没有利用会发现的眼睛真正去发现秋天之美,教师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明确任务,抓住秋天的特点去观察,指导孩子们跟家长一起去大自然寻找秋天,可以到果园里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果子的味道,将心中觉得最美的花、果拍下来等形式。为此,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提升课堂效率,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感悟,使倾听之花在实践怒放。
总结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读,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分析他们的问题,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走进课堂,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轻松快乐的学习,才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宗旨。不断突破小学语文讲读教学方法上的程式化,努力创新,大胆尝试,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