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9-11-27
在我看来,到了新疆,到了巍峨的天山脚下,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远方。离乌鲁木齐数十公里,一条孤独的公路笔直地延伸到天山的脚下,亲密地盘绕在山腰。这条公路亲吻着身旁的青草鲜花,聆听着融冰在山间清脆的回响,俯瞰千米之下的深邃之黑,仰望万米之上的无痕之蓝。它接受了车轮的次次碾压,身上还留有牛马脚下鲜草的清香。它悄悄地爬上山谷,不惊扰那山上的浪子——哈萨克牧民们。放牧在外,沐浴着阳光,渴了饮泉,饿了食果,世世代代,哈萨克牧民们在这片被他们征服的地方无忧无虑地生活。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许林茂)
乘船行于银白色的湖面上,晶莹如白露的钟乳石倒映在水中,旁边的洞壁黑黝黝的。湖如星空,银光闪闪,乘舟行于洞中如漫游星际,梦幻又朦胧。钟乳石大都呈倒三角锥状,上头布满古怪稀奇的纹理,皆是大自然的杰作。外头的亮光胡乱反射进来,洞穴中偶尔有几只不喜亮光的鸟儿,一头扎进黑暗里。游遍桂林山水,似也就记着这银白色的洞。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梁达辛)
大理,所见之处最多的便是庙宇。大的小的,尖顶的圆顶的,雄伟壮观的清新自然的,什么样的都有。走进一座,便能见和尚坐在庙堂,手持佛珠,闭上双眼,嘴中念念有词,敲打木鱼的响声回荡在寺中。进庙后,原本沸腾的人群霎时一片安静,檀香香气充盈在口鼻之间,仿佛一瞬间所有人都被赋予了佛性。低头快走,虔诚跪在佛前已被万千人跪过满是褶皱的垫子上,磕头,再站起。每个人嘴角都弯弯的,仿佛余生真的再也无灾了。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何学为)
(以上几个片段均由郭培旺老师组稿)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迎来向往已久的大连之旅。“海鲜大餐,我来啦!”我坐在餐桌前咂吧着嘴,一股浓浓的鲜味扑鼻而来。伸手抓起一只虾,剥开那已被煮红了的“衣裳”,白嫩嫩的虾肉惹人垂涎欲滴,放在嘴里嚼起来Q弹十足。巴掌大的螃蟹,爽滑的扇贝……从睡梦中惊起,我突然感觉身上奇痒无比,睁眼一看,身上的疙瘩像朵朵红云,一片连着一片。我的十指都不够用了,在身上不停地狂抓,大餐诱发了荨麻疹!母亲急了,拿出各种“利器”往我身上脸上敷。这顿“海鲜大餐”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河南信阳七中 闫雅慈)
假期的第二天,我和家人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了内蒙古。有人说,人这一生,必须要登一次雪山,潜一次深海,翱翔一次蓝天,穿越一次沙漠,方为完美。在城市中,天天是快节奏的生活,而在内蒙古,头顶蓝天,脚踏绿地,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不看钟点,让时光静静流淌,我由衷地感到畅快。旅游,如果说新疆适合秋天,东北适合冬天,那么内蒙古最适合夏天了。在这个夏日来到内蒙古,我们一家住进蒙古包,与草原亲密接触,骑马,射箭,摔跤,吃手扒羊肉,喝奶茶,爸爸还品尝了烈酒。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我们换上民族服饰和当地居民一起载歌载舞。草原的辽阔、内蒙古居民的热情好客、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都让我难忘。
(河南信阳七中 张 田)
(以上两个片段均由董志崇老师组稿)
突然,从远处传来雷鸣般的吼声,但江面上仍然风平浪静,远处江面上的一条白线随着响声越来越宽,隐约可以看到江面上那根白线正在快速靠近。近了近了,白线迅速变成一堵水墙呼啸而来,轰隆隆的声音震耳欲聋。观潮的人群骚动起来。水墙越来越近,越近越高,最后,潮水激起了巨大的水花落在塘顶。观潮的人尖叫着纷纷躲开,可惜都变成了落汤鸡,一时间,尖叫声、大吼声、嬉笑声、赞叹声,和巨大的浪潮声交织在一起。浪越来越猛,来势汹汹,一浪接着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前浪急急奔走,后浪推着前浪……我努力睁大眼睛去看浪潮,完全忘记了我正一遍又一遍被大浪“洗刷”着。
当浪潮渐渐退去,我站在岸边仍意犹未尽,除了震撼,心里还有对钱塘江大潮的敬畏、喜爱。
(河南邓州市一初中学区东校区 李韫蔚组稿老师:雷 静)
去年暑假,我去了杭州西湖。没有选择网络攻略和各大旅游团推荐的“一日走遍西湖”路线,我们与西湖来了一次悠闲自然的邂逅。清晨,我们乘船来到湖上的一座小岛,望望如黛远山旁的那几处依山之榭,坐在含着早晨薄雾的临水之轩里,听着鸟鸣,品着清茗。午后,我们藏入一片竹林,踏着星星点点的细碎阳光,沐浴着竹叶捎来的缕缕清风。傍晚,我们漫步苏堤,赏苏轼笔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望“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沉浸在倦鸟余花的风景中,时光变得很慢。其实,旅游并不是硬着头皮往拥挤的风景区凑,慢下来静心感受大自然也许更好!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胡诗琪组稿老师:高良连)
结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编者透过小作者们的文字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想象着自己在江南悠闲泛舟、内蒙古大口吃肉、大理虔诚拜佛……好不惬意!若非亲身所历,怎能让笔下的文字有如此动人的感染力?同学们,写我所见、所闻、所感,文字就能够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