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研究

2019-11-27唐传贵

读与写 2019年29期
关键词:国学初中生初中语文

唐传贵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 遂宁 629015)

国学经典涵盖着古人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了解古人当时生活习惯或是当时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对国家的信任与关注。虽说我国是文化大国,但是纵观当代教育,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讲,这个年龄段重塑文化素养和个人素养非常重要。在这个时期,教师应更加重视国学经典诵读,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兴趣,故下文将主要就国学经典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进行叙述。

1.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1.1 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这一代的学生学习资源好,互联网的普及,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浏览许多的教程、书籍,这也在无形之中节省了他们很多时间,可以充分利用。然而,也存在着许多弊端,许多学生更多的是拿着大把的时间进行网上游戏,对于国学经典读物渐渐的不在重视起来。其实国学经典的浏览对一个人整体的思维和精气神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诵读国学经典时,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以及记忆能力。语文本来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好的见证之一,它的涵盖面广,特别是其中的国学经典,你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品味它,理解古人的想法,纠正自己的想法。另外,通过,语文和国学经典的有效结合,它对与开拓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铜来当做镜子,它可以帮助你、整理好你的穿戴;而用别人来作为你的镜子,你可以对照着它知道自己正确与否;用历史来作为镜子,你就可以知道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历史的兴盛衰亡。中国的国学经典中承载着许多有趣又或是艰辛的历史,它需要我们当代的学生、当代的知识分子不断去挖掘它、寻找它,记忆才能一点点拼凑完整,我们通过古代先贤的经验教训来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初中生学习国学经典对自己有些很大的用处,它虽然是古籍,但是对现代人同样是也具有指导意义。

1.2 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诗意。国学经典中就有许多好词好句,它们由一个个单调的文字组成,看起来很简单,而将它们都串联在一起,朗诵出来,却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初中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到一个个文字背后有趣的背景,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使他们对语文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和思想的升华。将初中语文的教学和国学经典诵读融合在一起,不但能让学生掌握教材里的知识,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对待外界的看法也会变得不一样。他们对待开心的事,而不是只会“哈哈哈哈哈……”了,而是会由这个开心的点引申到另一个充满有趣的国学国度。也许,现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学生特别反对用诗词好句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们也许更喜欢听现在网络流行热点词语,或是一个梗,但是,殊不知这些学生之所以有这类观念,正是由于我国国学经典的普及不到位所导致的。因此,我国的教育更应加强国学经典和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2.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2.1 将国学经典诵读和语文课本进行有效结合。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很多与国学经典有关的内容,例如一些国学经典故事,学生们大多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有趣。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个入手,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监督,而为了保证该举措的正常实施,教师还应该联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促。这样做不仅能增加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文章的语感,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国学知识,一举俩得。

2.2 将国学经典诵读与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古人的作品中十分重视意象,而现代人则相反,对于现代的初中生来讲,更多的是不成熟不理解这些词句,容易造成理解障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下载一些图片、小视频等,就可以非常直观地呈现国学经典所要表达的意象。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反复诵读国学经典,增加与学生的交流。

3.结束语

就现阶段教学而言,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工作,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相信不久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能有一个有效整合。

猜你喜欢

国学初中生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垂”改成“掉”,好不好?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