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转型

2019-11-27程建军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19年29期
关键词:商品化大众文化少数民族

程建军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现如今,“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而且随着通讯技术以及交通条件的发展与改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并且其与大众文化产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这其中大众文化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生了颠覆式的改变。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方式来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进行重建、加工和整理,这样就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元素,同时也不断的对人们的生活进行了丰富,使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狂欢,进而有效的推动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进程,而这也就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1]。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商品化转向

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其体育活动的商品化转化也已较为普遍,以往较为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往往仅限于是族群内部的交际,但是现如今随着商品化的到来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也就产生了更多的内涵。例如,在黔东南的苗族牯藏节按其传统每隔12年需要进行养牛、杀牛祭祀这一典礼,但是在现如今其已成为进行民族文化展示的重要活动,其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并且从13年一届变成了年年举办。与此同时,这一典礼也成为该地的重要的经贸活动,从这一现象中就鲜明的体现了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商品化转变。而这也充分的体现了大众消费时代的特点,这样在经济市场的支撑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促进,同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也可以变得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进而其社会价值随着商品化的进程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加强[2]。

二、活动仪式的世俗娱乐化转变

随着大众文化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在其影响下民族意识也产生了一定的改变,而民族体育随着娱乐属性的加强其在体现少数民族精神信仰上的作用也出现了一定的弱化,这也是大众文化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少数民族文化也得到了更加快速的传播,这其中各种外界因素为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印象丽江》就是对较为传统的东巴体育文化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在这一表演中对各种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利用,通过将灯光、音响系统以及烟雾设备等现代设备与当地自然环境进行融合,进而实现了民族精神在表演始终的有效贯彻,充分实现了纳西巴跳文化内涵的体现。而在《祈福仪式》中将唱经声与表演者的动作进行了一定的结合,则更充分的体现出了民族仪式所具有的神圣感,同时在舞台艺术的加工下观众也可以更加充分的体会到纳西族人民对东巴文化的崇拜。而这种具有创新性的表现方式既实现了美与原始力的充分结合也给观众带来更加新奇的感受。所以说,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通过进行展示方式的革新就可以使得那些逐渐迈向消亡的文化更大限度的实现生命活力的重燃,如此一来就有效的保证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而这也给其生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三、从传承文化走向弘扬文化

大众文化的迅速发展使公共交往空间得到了有效的拓宽,而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媒介进行利用也对较为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带来了冲击,而通过使用灵活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以及视角来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再现就为传统体育文化赋予了现代感[3]。例如,苗族的打鸡毛球以及爬花杆等体育文化在大众传播的整合和改进下以歌舞弹唱的方式进行呈现,并成为体现其民族文化的戏曲活动。如此一来,人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就能够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生更多的认识,进而就有效的实现了文化的弘扬。而且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播、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站也逐渐兴起,各少数民族的人们也开始使用各种信息化的方式来对本民族的独特文化进行介绍,比如在网站开设论坛、专题等。这样就使得人们加深了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了解,使其影响力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进行发展时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这样其才能够找到实现民族文化传播和弘扬的有效途径。而在保证其文化内涵的前提下通过大众文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则可以使其有效的融入现如今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进而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进行体现,如此一来其也就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实现其与大众文化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商品化大众文化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少数民族的服装
浅析“大众文化”
浅析简·爱和于连人生变化轨迹
对农业技术市场推广的服务研究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信息市场的个体户
对比研究东西方大众文化理论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