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几点思考
2019-11-27宋蔷薇朱延君
宋蔷薇 朱延君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市 844000)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宪法的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共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青年大学生担负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稳定的历史使命,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其法治思维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客观要求,更是大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举措。
1 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1.1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宪法的修订是党中央从更快更好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高屋建瓴的战略决策,它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是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心愿。本次宪法修正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产党的领导写入宪法,修改了国家主席连任的相关规定,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其中,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动、保障、引领、规范作用[1]。因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宪法意识能够确保宪法权威的树立与稳固,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稳定繁荣;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保障我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有利于我国更快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筑牢根基。
1.2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客观要求
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应根据相关制度要求,加强校园法治文明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是由学生组成的,没有学生就不能称其为学校。大学生担负着校园环境建设的重任,是改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大学生爱护校园就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把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宪法至上的校园环境当做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宪法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在切身宪法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宪法知识、感受宪法的权威性及崇高性、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2]。从而,在面对校园冲突事件时,懂得用宪法知识维护自身权利,减少校园暴力冲突事件的发生,促进校园环境的安全与和谐。
1.3 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举措
宪法的颁布与实施,是对社会违法现象的规范与制裁,是对个人违法行为的防范,更是维护公民自身权利的保障。社会纷繁复杂,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宪法顽强的捍卫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祖国的安定团结、经济的繁荣昌盛。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的用法。大学生只有掌握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才能够通过运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正当权利。我国大学生维权意识普遍不高,权利、义务意识薄弱,不懂得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面对违权现象,常常表现报以拳脚,简单粗暴且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长此以往,轻则危及到社会秩序,重则影响到社会稳定团结。因此,增强大学生宪法意识是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举措。
2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薄弱的表现及原因
2.1 大学生宪法意识薄弱的表现
2.1.1 宪法信仰缺失 信仰是人类内心深处对某种事物或理念的一种朴素的、坚贞的信念,是支撑其生活的来自灵魂的力量源泉[3]。信仰的存在方式通过人的活动得以体现,同时,信仰也支配着人的行为。宪法信仰,意味着人们对宪法的真挚情感,愿意服从宪法的统治,并把宪法作为规范自身行为的准则,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专治残念、近现代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的不断干扰、情感教育与信仰教育的缺乏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大学生普遍宪法信仰缺失严重等问题。例如:在生活中遇到违宪事件时不懂得运用相关宪法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宪法权威意识、民主理念、法治精神以及权利意识淡薄。卢梭认为,法律只有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人人信仰并尊崇法律,它才称得上是国家真正的法律[4]。可见,只有宪法成为大学生内心虔诚的信仰,才能强化宪法权威,使其充分发挥其效力,约束公民行为,维护祖国繁荣安定。因此,应当重视对大学生宪法信仰的培育,在大学生主动感悟宪法精神、把握宪法要义中增强其宪法意识。
2.1.2 宪法教育存在不足、宪法知识缺乏 大学生缺乏宪法知识,对宪法功能认识不足,对自身宪法权利与义务意识淡薄,对宪法实施的关心与评价呈漠视态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对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大学生没有系统的接受宪法知识教育,宪法知识严重缺乏[5]。目前高校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宪法课程,对大学生宪法教育的途径通常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一课程进行的。其中,宪法知识的相关内容也仅限于第六章第二小节,所涉及的宪法知识少之又少。另外,我国高校目前没有专业从事宪法知识教育的教师给学生讲授宪法课程,大多是政治公共课的老师在政治公共课的讲授中给学生零散的传授不多的宪法知识。这一宪法传授模式缺乏专业性与连贯性,传授内容杂乱无章,缺乏逻辑章法。加之宪法知识与其他知识混杂交错,宪法知识讲授的效果并不明显。
2.1.3 缺乏学习宪法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宪法知识学习观,没有正确的区分国家政策、法律、纪律之间的关系。对宪法作用与意义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没有正确的理解宪法意识的增强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在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懈怠情绪,缺乏学习宪法知识的自主性。认为只关注个人的利益,认真学习、完成学业就够了。因此,面对盗窃、校园暴力等事件时,不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利与义务意识薄弱。
2.2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淡薄的原因
2.2.1 高校没有营造和维护好宪法至上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行为习惯形成、思维方式养成的地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环境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增强大学生的宪法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校园的大环境中,宪法至上、违宪必究的法治氛围会润物细无声的通过校园相关实践活动浸透到学生中去,使其具备宪法素养。然而,在校园里发生与违反宪法有关的事件时,学校没有及时利用宪法相关知识采取适当合理的纠正和处罚措施,也没有及时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宪法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从而,学生教材中不多的宪法知识没有在学生校园的现实生活中得到正强化。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宪法意识淡薄。
2.2.2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知识的受教育力度不够
高校大学生对于宪法知识的掌握通常是利用课堂的教学来获得。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出于就业和将来工作的收益考虑,他们大多选择经济法、商法等,少有选择宪法的学生。而对于其余专业的高校大学生而言,由于我国高校目前没有专设的宪法教育课程,宪法相关知识的学习仅来源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6]。而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宪法知识和德育知识混杂在一起讲授。致使宪法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与专业性,不仅对宪法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而且极易造成大学生宪法知识体系混乱。与此同时,目前大学还没有专业传授宪法知识的教师,而《思修》课程的教师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老师。这些非专业的老师往往蜻蜓点水似的将宪法知识书本化的宣读下来,对宪法知识的讲解流于表面,并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宪法精神,感受到宪法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2.3 新时代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薄弱 法律制度通过对权利与义务的设定和安排来实现,这些权利与义务实现的主体又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履行。不履行义务的权利,不像是行使权利,更像是一种特权。而不享有权利的义务,则不像是在履行义务,更像是被奴役或是一种没有主观意识的盲从。可见,权利与义务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要想大学生自觉主动履行其义务、行使其权利,就必须使其具备坚定地权利与义务意识。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强弱,具备较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自然会激发起大学生学习宪法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积极学习宪法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其宪法意识,反之亦然。然而,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宪法权利与义务知之甚少,宪法权利与义务意识薄弱,许多大学生在行使宪法权利和履行宪法义务方面仍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宪法知识的热情不高。
3 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对策
3.1 营造宪法至上的校园环境,引导大学生增强宪法意识
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思维意识的形成,宪法至上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主动学习宪法知识以及引导大学生增强宪法意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组织部、宣传部、文化部等各部门,甚至校学生会、院学生会等应努力营造自由、平等、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开展宪法知识宣讲会、研讨会、宪法知识有奖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将宪法知识、宪法的重要性及宪法精神贯穿于法治校园文化建设中。例如:宪法日学校宣传部、文化部、校广播站等部门着重宣传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宪法知识,使大学生感受到宪法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会可以在迎新晚会等大型晚会中将宪法知识、宪法精神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活泼的娱乐活动中学习宪法知识,领悟宪法精神。在诸如此类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熏陶中,学校的理论知识教育能够及时得到正强化,从而坚定大学生宪法的信仰,增强大学生的宪法意识。
3.2 创新大学生宪法教育方式,大力开展宪法实践活动
目前大学生宪法知识的学习仅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文本内容,教学模式单一,建议在增加宪法基础知识与宪法课时的同时将其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现身说法,利用实际案例教学。使宪法知识更加生动、更加贴和大学生实际,增强大学生对宪法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此外,宪法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树立起坚定地宪法信仰。可见,教育教学中要将理论课程教学的单一模式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通过宪法知识有奖竞赛、宪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宪法的积极性,促进对宪法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宪法意识。
3.3 加大宪法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权利与义务意识
高校应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手段大力宣传宪法知识,并严格按照宪法法规处理学生违宪事件。促使大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宪法的重要性,激发起大学生学习宪法的内在动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对宪法的信仰,增强大学生宪法权利与义务意识,从而激发起大学生学习宪法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学习宪法知识,已达到增强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目的。另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师的专业性及教学的艺术性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宪法知识学习的广度、深度及主动学习宪法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宪法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发挥教师的示范与榜样作用,激发起大学生主动学习宪法的热情,增强其宪法意识。
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关键一步,是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举措。可见,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参考各类文献的基础上,对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重要性做出了概括性表述,揭示了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薄弱的表现,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薄弱的原因,提出了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对策。笔者从高校校园环境、大学生宪法教育方式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个维度,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薄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营造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校园环境、创新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教育方式以及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权利与义务意识的相关对策,希望这些对策能为高校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意识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