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价值视角下传统村落的多元旅游开发研究
2019-11-27彭惠军黄翅勤刘亚欣
彭惠军 黄翅勤 刘亚欣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1 传统村落及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资源,是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但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易受外界感受[1],近年来在现代化、城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大量传统村落遭受自然损毁与人为破坏甚至消亡。据不完全统计,近15年来我国的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且以每天1.6个的速度不断递减,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的数量仅剩不到5000个。因此,我国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保护与利用好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是目前我国传统村落利用与保护的重要形式[2],它为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支持与人力保障。但是,旅游开发也给传统村落带来了许多经济与文化方面的负面效应与问题。
1.1 开发形式单调
获得传统村落开发经营权的开发主体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游客、回笼资金和获得经济回报,因此,选择观光旅游开发模式。该模式可以为开发主体在市场开发、产品设计、景区建设方面节约大量时间与资金,从而在旅游市场上抢得先机,但却给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一方面,静态化的文化展陈与“房屋+商业街”模式容易导致“千村一面”,给游客带来“审美疲劳”;另一方面,观光游览者在传统村落内的旅游活动单调,其在景区内停留时间很短、旅游衍生消费少、重游率低,从而不利于传统村落的持续发展;最后,开发主体获得经营权后为了便于管理往往会将原住村民外迁出村落,这相当于将传统村落的神韵传承人生生剥离,使得传统村落沦为静态的博物馆,渐渐失去人气和生气。
1.2 经济效应单一
观光旅游开发模式下传统村落旅游景区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门票与店铺出租,特别是门票收入已经成为地理位置优越、知名度较高的传统村落的最主要收入来源,那些拥有某些重量级“头衔”(如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采取高票价策略,高游客量确保其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取经济效益。但过分依赖“门票经济”使得传统村落的旅游业态单一与旅游产业链延伸不足,导致其对所在地的其他产业及村民的就业促进、收入增加的带动效应极其有限,从而降低与限制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而对于那些名气较小、位置较偏、游客较少的传统村落而言,其门票收入微薄,游客消费仅限于停车及较少的土特产购买、餐饮等少量消费,旅游开发能带给当地经济的辐射效应与促进作用则更弱。
1.3 保护力量单薄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需要齐头并进,但目前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保护力量单薄。政府层面,由于行政权力分割与建设资金有限,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只能起监督与指导作用。开发商层面,在“经济效益至上”理念的指导下开发商更关注的是市场效果与经济效益,对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见效慢的文化保护工作较为忽视。村民层面,作为传统村落的主人理应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但由于其在旅游开发中较少获得直接和可观的经济收益,加之传统村落原有住宅条件与现代生活环境相距甚远,无法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降低了其保护积极性。另外,开发商对于景区内村民生活生产行为的限制,甚至将其整体搬迁至村外,进一步弱化与降低了村民对于传统村落的情感认同与保护热情[3]。如何能协调各方的利益,让传统村落保护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是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村落旅游单一的观光旅游开发模式过度依赖与突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容易导致传统村落商业化、空心化、静态化问题的出现,因此,需要挖掘传统村落的多维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旅游开发模式,以促进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持续发展。
2 传统村落多维价值的识别
2.1 文化价值
人们日常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已深深内化到传统村落的每一处建筑、土地和人们的记忆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乡土文化,表现为人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与自身生存需要而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传统村落物质文化包括适应地域特征的村落建筑、经人们改造适宜居住的自然环境以及耕种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则包括节庆民俗、祭祀婚嫁、家族家风等方面。文化价值是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是传统村落生命力和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2.2 科学价值
传统村落的科学价值体现在于其是一部丰富且灵动的乡村发展演变辞典,浓缩了中国千年的农业文明与民间智慧。通过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可以探究中国农耕文化的前世今生,通过现有村落空间演变了解区域文化的演进,通过村落的建筑设计理念与空间营造理论总结古代村落规划的经验。因此,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可以为当代的历史学、文化学、地理学、建筑学、规划学等多个学科的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提供天然的素材与经验基础。
2.3 情感价值
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其集体记忆承载着村庄的文化传统与人们的乡愁情感[4],它蕴含的怀旧情绪与思乡情感是现代人的精神家园与情感寄托。另一方面,传统村落凝聚的乡土人文精神可以重塑当代人的精神信仰,能够让我们的情感得到共鸣、价值得到认同,同时能吸引更多有情怀、有能力的社会精英返乡,让更多的资源汇聚到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传承之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现。
2.4 休闲价值
休闲价值是传统村落其他价值的延伸,并提升其附加值。传统村落在选址时往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并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空间布局与作用功能。传统村落大多地处偏远区域,其自然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是现代都市人远离喧嚣、逃离雾霾的理想之地。传统村落的乡村生活是一种慢生活模式,它渗透着效率不高,缓慢慵懒,却又遵循内心的生存法则,恰恰是处于快节奏生活与工作之中的城市居民所向往的休闲方式。
3 基于多维价值的传统村落多元旅游开发的原则
3.1 文化保护原则
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而传统村落则是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村落重要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对于保持乡村文化的多样性与促进旅游发展的持续性至关重要。因此,在传统村落旅游多元开发过程中应遵循“文化保护”原则,这也是传统村落开发与利用的首要原则。开发主体应在开发前详细了解传统村落的文化机理与发展脉络,确定核心的文化基因与保护范围,编制科学的文化开发与保护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村落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并时刻关注与评估旅游所带给村落文化的影响,力争实现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化保护与永续化利用。
3.2 因地制宜原则
各个传统村落的发展特点与保存现状千差万别,因此进行多元旅游开发时需遵循因地制宜、针对开发的原则。首先,在现有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应优先开发那些历史文化价值高、资源基础条件好的传统村落,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损毁严重、位置偏远的传统村落应采取就地保护、暂不开发的方式,待该区域的交通、市场条件成熟后再行开发。其次,应根据传统村落不同的保护等级、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市场定位与产品开发,通过挖掘特色化旅游资源与满足旅游者差异化需求来打造独特的传统村落旅游品牌,从而避免“千村一面”现象的出现。
3.3 主题突出原则
不同的传统村落拥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基因、地域特色与开发基础,因此,每个村落在进行多元旅游开发时应突出其资源特色,应根据村落的实际情形设计相应的开发主题。主题突出原则落实到多元旅游开发中则体现为不同的开发模式。如有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就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式开发,应注重保持村落的原貌,并突出其观光旅游的特色与主题;有的传统村落保护等级较低,但可进入条件好,而且周边自然环境优美,资源组合较好,则宜突出休闲度假主题。当然,也可以在同一个传统村落同时开发多种旅游产品,但一定要注意突出某一个主题,避免大而全的开发。
3.4 社区参与原则
原住村民是传统村落的主人,他们理应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参与者与获益者,这就要求在多元旅游开发中贯彻“社区参与”的原则,让村民有机会参与旅游开发、分享旅游利益。“社区参与”不仅仅是为村民提供收益分成与就业岗位,而是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赋予其足够的政治话语权与决策权[5],并为其提供自我发展与提升的机会。如果村民居住在村庄之中并且积极参与旅游接待,不仅能满足游客体验原生态民俗与感受淳朴民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与责任感,从而为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4 基于多维价值的传统村落多元旅游开发模式与策略
4.1 基于文化价值的观光旅游模式
观光旅游模式是目前大部分传统村落采用的开发模式,也是最能展现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形式。在进行观光旅游开发时需要厘清传统村落所拥有的文化业态的类型,如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宗族文化、民俗文化等,通过与之匹配的物质形态及文化长廊、乡间博物馆、导游讲解等多种表现方式来全方位地展示与呈现其文化内涵。除了传统的博物馆式的静态开发以外,还应增加参与式、互动式与体验式观光旅游项目,如村落特色民俗表演、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体验等。另外,在文化展示中引入现代技术与信息技术以提升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与参与性,如村落的三维呈现与虚拟体验。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与生动化的体验模式不仅能增强游客的体验度与满意度,加深其对传统村落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保护与永续利用。
4.2 基于科学价值的科考旅游模式
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价值,其科考旅游的开发体现着传统村落的当代社会价值与教育价值。科考旅游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市场,传统村落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开发:第一,旅游设施的建设。此处的旅游设施主要指与科考旅游相关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与一般旅游产品不同,科考旅游的导览手册、导览图、景点介绍、导游讲解等设施与服务应重点突出其知识性与专业性,以便相关科学考察活动的顺利实施。第二,旅游产品的设计。传统村落应根据其独特的科学价值设计相应的科考旅游产品,如民俗价值突出的可以开发修学旅游、美学价值突出的可以开发写生旅游。第三,旅游市场的开发。科考旅游市场庞大,除了专家学者、专业师生等专业性市场以外,还可以扩展至研学旅行、家庭亲子旅游等人数众多、时间较为宽裕的大众旅游市场。
4.3 基于情感价值的怀旧旅游模式
传统村落的情感价值与乡愁怀旧关系密切,其情感价值的开发意在通过塑造传统村落情感源发的场景,来让游客触景生情,即在传统村落中寻找乡愁、怀旧过往。传统村落怀旧旅游产品的开发并非有意而为之,而是通过传统村落中固有的乡音、乡情、乡俗引发旅游者的情感共鸣,也许是熟悉的方言俚语,也许是村头树下抽烟聊天的老人,也许是河里肆意玩耍的小孩子,也许是农家院里的袅袅炊烟——这些自然、实在的生活场景都能勾起人们无限美好的回忆。因此,对于那些位置相对较为偏僻、受外界打扰较少且仍有原住民居住的传统村落而言,最适合进行怀旧旅游开发,但最好的开发方式就是保持村落的原貌、避免商业化。旅游者需要做的就是在村子里通过村头静坐、田间漫步、与村民闲聊家常等方式来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乡愁。
4.4 基于休闲价值的度假旅游模式
休闲度假市场为高端旅游市场,其停留时间长、旅游消费多、重游频率高,但对产品质量及便捷性、舒适性要求较高。休闲农业、度假乡居、生态度假是传统村落可以重点开发的市场[6],但开发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提高可进入性。度假旅游者不愿意在旅途中花费太多时间,因此,传统村落应不断提高内外部交通的可进入性,最好该传统村落距离城市较近或处于交通要道附近,同时,应满足自驾车度假游客的便捷停车的需求。第二,美化村落环境。传统村落应建设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并突出绿色、清新、乡土的特色,让游客在乡村里慢享生活、在山水间放松身心;第三,完善旅游设施。传统村落应完善网络信息、生态环保、商业服务等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食宿的舒适度与体验度,同时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带给旅游者高质量的休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