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设气排球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气排球首次成为江苏省运动会群众比赛项目为契机
2019-11-27程婷婷
梁 希,程婷婷
大型体育赛事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群众体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2018年9月,在扬州市举办的第19届江苏省运动会上,气排球首次成为江苏省运动会群众比赛项目,使普通群众真真切切参与到省运会中,得到当时媒体的一定关注和报道。气排球具有球体软、重量轻、球速慢、难度低、伤害小等特点,并且竞技健身性较强、娱乐观赏性较高,受人员、场地、规则的限制小,适合不同性别、年龄、技术水平的人参加。[2]同时还具有培养团队意识和缓解身心压力的作用,这些特点和作用非常适合大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气排球作为第19届江苏省运动会的亮点,其影响力对带动全民健身意义重大,而大学生是体育人口的重要构成,通过对扬州市高校开设气排球课程的现状调查,对有利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推动气排球运动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广泛开设。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查阅气排球运动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 访谈调查法
通过走访扬州大学、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对体育部门领导和体育教师关于气排球课程开设情况访谈,听取对气排球课程在高校开设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1.3 逻辑分析法
根据走访调查和访谈结果运用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气排球课程开设的相关问题做描述性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扬州市部分高校气排球课程开设现状
2.1.1 气排球课程总体开设情况
对6所扬州市高校开设气排球课程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如表1所示(下文高校简称同表1)。6所高校只有扬职大在公共体育选项课中开设了气排球课程,公共选修课没有高校开设气排球课程,扬大体育学院和扬职大体育学院也没有开设气排球课程,从调查反映出扬州市高校对气排球课程开设的重视程度非常低。13届全国运会上,气排球已经作为群众比赛项目进入赛事,既丰富了全运会比赛项目,也带动了群众全民健身的热情。气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省市地区的高校,顺应群众体育发展的趋势早已开设了气排球课程,姚鲆等(2011)对福建省高校开设气排球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9所高校有33.3%的高校开设了气排球课程,其中漳州师范学院和莆田学院的体育专业都以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开设,集美大学以公选课的形式开设。[3]周艳华(2012)对广西省61所高校气排球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有31所高校开设了气排球课程,占比50.8%。[4]以上学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气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的。扬州市举办了19届江苏省运动会,气排球运动继全运会后成为江苏省运会群众比赛项目,同时扬州市作为教育较发达地区,气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几乎未开课,值得对此进一步研究。
表1 扬州市6所高校气排球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2.1.2 气排球课程设置因素分析
通常情况下,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课程推广和开设主要受到三方面主体的因素制约,他们主要包括体育部门领导、体育教师和在校大学生三方面。体育部门领导是课程设置的管理者,对在校园是否开设一项新的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决定性,这要建立在体育部门领导对气排球这项运动的了解,学生对该运动的反馈,以及开设后对体育课程建设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向学校提出课程开设的必要保障。体育教师作为校园体育课程和活动的组织者,对气排球课程在高校开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育部门领导对气排球运动的认识可能更多的是体育教师向领导的介绍和建议,同时气排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和课程开设,高校需要具有掌握该项运动理论和技能的师资力量,还需要具有在高校推广气排球运动的强烈意愿和行动。大学生是体育课程的参与者,气排球课程在高校开设的关键取决于大学生对该项运动的喜爱和反馈,气排球运动的特点是非常适合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大学生对一项体育运动的喜爱是建立在主观的运动认知和亲身体验上,如果带给大学生快乐的健身效果定会广受欢迎,这就需要高校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大力推进气排球运动在高校课程的开展。
2.2 气排球运动开设课程的有利因素
2.2.1 学习门槛低,技术容易掌握
据研究显示,高校的排球课程并不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女生选择人数一般多于男生,喜欢和不喜欢经常会处于两个极端。学生接触排球这项运动一般在初中,对于不喜欢排球的原因就已经形成,董翔(2014)对苏州市中学生不喜欢排球的原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0名初中生有203人不喜欢排球,其中不喜欢的原因有128人次选择技术很难掌握,占比63.05%。[5]气排球运动的体验与传统排球形成鲜明对比,几乎没有学习门槛,上至老年人下至孩童都可以用气排球进行娱乐健身,技术要求不高没有严格的技术规定,球体轻软触球不会有痛感,上手容易安全性高,第一次接触就可以进行比赛。刘金富等(2012)对嘉兴学院男生选择气排球原因调查中,男生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比赛难度小”“技术易掌握”和“考核易通过”。[6]前三项选择原因是大学生学习传统排球通常不会选择的,大学生学习传统硬排球,可能一学期都在学习垫球,难以获得一种身心愉悦的比赛体验。
2.2.2 兼顾娱乐性和对抗性
气排球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老年人的锻炼身体、休闲娱乐,随着34年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其实气排球是一项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排球运动的发明之初也是为了创造一种较为缓和、活动量适当并适合老年人锻炼需要的游戏式运动项目,但传统排球的发展竞技性不断提升娱乐性显著下降,传统排球学习技术难度高,对身体素质要求也高,制约了其在学校体育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在学习技术时,一旦技术掌握不好或身体素质跟不上,是无法在传统排球课上体会到娱乐性和对抗性。学习气排球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技术的学习难度也大为降低,稍加练习就能进行比赛,在比赛中能获得良好的娱乐和对抗体验,同时比赛的对抗性让参加者更加专注,也促进技术的娴熟。因此,气排球是兼顾娱乐性和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在高校开展,会使大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体验。
2.2.3 比赛技术运用丰富,锻炼效果出众
气排球的球体轻,球体较传统排球大很多,使大多数回合球在空中的速度下降不少。在技术层面气排球与传统排球相比,一传除了垫球以外,还可捞球、捧球、插托球等技术运用,这些更为实用化的技术大幅提高气排球比赛回合,观赏性显著提升。王晓晖(2009)通过大学生教学比赛的形式对气排球、软式排球和传统排球的技术应用进行了统计,在教学比赛中除发球和拦网外气排球各种技术应用176次,软式排球83次,传统排球70次。[7]气排球在比赛中统计的技术应用是软式排球和传统排球两倍以上。统计数据说明,大学生在气排球比赛中的技术应用增加,比赛的运动量是明显的多于其他两种排球的。由此可见,气排球教学和比赛的锻炼效果出众。
2.3 影响高校开设气排球课程的因素
2.3.1 缺乏宣传和认识上的误区
扬州市对气排球运动的宣传推广上,力度不够相关活动很少,在访谈中稍微了解气排球运动的高校教师普遍认为,该项目是“老年健身运动”,事实上气排球运动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群参与。第19届江苏省运会在扬州举办,气排球运动已作为省运会上重点推介的群众性比赛项目,但相关体育部门未能借助省运会契机加大宣传和推广,打破群众对气排球运动的认识误区,群众对气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缺乏了解,对气排球运动的比赛形式缺乏直观的感受。气排球运动缺乏宣传推广和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气排球运动的健身娱乐价值没有得到社会一致认可,未形成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的热度和关注度,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难以引起高校体育的关注和重视。
2.3.2 教学资源的限制
通过对扬州市6所高校体育部门负责人和教师访谈,气排球运动在高校存在教学资源限制,主要为:(1)师资力量薄弱,掌握气排球技术和接受过气排球相关培训的体育教师人数很少;(2)场地有限,由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原因,以及气排球场地比现有的排球场地小,传统的排球场地器械不能够代替,给体育场地的安排造成一定的难度;(3)教学参考资料有限,虽然气排球运动的相关资料正逐渐的丰富,但目前可以选择的教材和参考书较少,开课的高校气排球课程教学方法基本按照传统排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综上所述,高校气排球教学资源有限,短期内高校大规模开设气排球课程具有很大的难度。
2.3.3 自身的局限性
气排球运动具有适合大学生参与的有利因素,但至今未能全面进入高校体育课程,究其原因其自身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受天气影响,气排球球体大重量很轻,室外教学遇到刮风或下雨时,将影响教学正常进行;二是受场地规格影响,气排球球体的材质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水泥或不平整摩擦力较大的场地地面对气排球球体损坏较快;三是规则复杂,气排球比赛规则规定的比赛人数,进攻和防守的技术要求,以及动作技术要求等方面,与传统排球有诸多不同,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在学习和练习上。综上分析,气排球由于自身存在一些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开设空间。
2.4 促进高校开设气排球课程的对策
2.4.1 加强对气排球运动的宣传促进在高校推广与交流
气排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氛围,需要加强在社会和高校的宣传,打破人们对其认识上的误区,借助举办大型赛事的契机,推动其在群众体育的开展,依托大型赛事的影响力带动其在群众体育中风靡。现代年轻人的体育观和大学阶段的体育学习有着重要的关系,大学阶段是学生走上社会最终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决定性阶段。气排球运动特点非常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应加强促进其在高校的推广与交流,一方面加强校园宣传推广,使大学生对气排球运动有初步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加强高校之间气排球的比赛交流,高校间气排球教师比赛和学生比赛的形式,通过气排球交流比赛的形式带动学校气排球的开展,帮助气排球运动在高校生根发芽。因此,只有加强对气排球运动的宣传,并从多方面促进在高校的推广与交流,气排球运动才能从一项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
2.4.2 加强师资培训,根据现有条件在体育课上开设气排球课程
从调查和访谈的高校气排球教学资源情况看,目前高校气排球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可利用的场地器材有限,教学参考资料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等问题。为了使气排球课程真正扎根高校,首先应加强对高校气排球师资的培训;其次高校虽然高校无法大规模开设气排球课程,但可在现有条件下开设少量的气排球课程,研究气排球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和大学生学习的效果;最后,教学准备工作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证,应重视气排球运动对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制定符合气排球特点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研究适合气排球运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4.3 根据学生兴趣,多种方式开设气排球课程
气排球运动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给在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增加了一些难度,但不可因此放弃这项体育运动。排球运动在中国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高校很多男女大学生都喜爱排球运动,传统的排球给学生学习和比赛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但气排球的特点可以促进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使大学生体验气排球运动的乐趣,愉悦身心获得锻炼并释放压力,并促进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因此,从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出发,高校应多渠道开设气排球课程,如采取公共选修课、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在体育馆闲置时间进行教学。气排球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程既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又激发了喜爱排球的大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丰富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文化生活,对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提升将起到良好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