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之地,打开城市的情感阀门

2019-11-27王冬艳

莫愁 2019年32期
关键词:安东大桥记忆

文/本刊记者 王冬艳

建筑承载的是人与城市的情感。在南京,那沉淀在记忆深处的丰碑一样的长江大桥……

2018年10月24日,问鼎多项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2019年9月25日,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家标志性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迎来首航。珠港澳大桥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英国《卫报》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中国力量一次次引起世界瞩目。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看来,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南京长江大桥,也是这样一座富有意义的建筑。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自力更生,借助共同构筑一座建筑,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鲁安东是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的总策划,在他看来,南京长江大桥所肩负的革命和现代化意向远远超越世界上任何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上世纪50年代,许多单位颁发的奖状里前景有天安门、农田,远景有钢厂、烟囱、水坝,天上有人造卫星和导弹,但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这些元素曾经一度消失,变成了南京长江大桥。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桥所承载的纪念渐渐消退,但它的精神还潜藏在大众的记忆中。因此,鲁安东在2014年把学术研究带进了公共领域,想通过一个面向公众的大桥记忆计划,复兴南京长江大桥,更新大桥的空间,寻回大桥的精神。

1988198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图片由鲁安东提供)

一座面向未来的桥

201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封闭大修27个月,在通车50周年之际,再次开放。随后,鲁安东策划的大桥桥头堡大桥陈列馆,作为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的一部分,对公众开放,展出与南京长江大桥相关的收藏品和摄影作品。

在南京长江大桥建成的时代,大多数的中国人是通过媒体宣传来认识大桥的。大桥是当时以亿为单位向大众宣传的建筑,在鲁安东看来,大桥本质上是中国的第一座BUILT MEDIA(建筑媒体)。

大多数人即使没见过大桥实物,也对大桥非常熟悉,因为在报纸上、图片中、生活用品上已经多次见过大桥的图像。人们对大桥的情感非常复杂,如果把大桥记忆,仅仅描述为参观一件建筑的感受,那就非常狭隘了。

南京长江大桥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它的造型都不像一座传统意义上的桥。为了研究大桥,鲁安东特意搜集了当年参加大桥设计竞赛的方案,并发现了很多颇具“未来感”的设计。

早在五四运动开始,“先锋”一词就有用未来理想指引现实行动的含义——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当下,不是为了让它立刻发挥作用。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充满先锋意味、未来主义的建筑,是对未来想象的一种表达,“大桥在今天提醒我们——人们的梦想在当时是什么样的”。

大桥曾是一座纪念碑,但它作为纪念碑的价值却随着社会的变化慢慢消退了。鲁安东说,南京长江大桥就像埃及金字塔一样,“一个纪念碑没有了纪念物,成了一个虚空体,等待着重新被填充”。

为了纪念大桥,在城市里举办一个艺术节或是双年展并不难,即使在大桥上放一场烟火,也能吸引很多人,但鲁安东不想选择这样的形式。在他看来,大桥的复兴不是为了吸人眼球,它是严肃的,本质上是通过大桥复兴一段历史。

这段历史的内容,应该包括当年修大桥的人是怎么看大桥的,大桥附近的居民对大桥有什么样的感受,公众对大桥有什么样的记忆。“设计一个让更多人参与的平台,来塑造和提炼这些记忆,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个当代人对大桥的理解”。

城市建设中,不断有新区建成,行走在其中,鲁安东总感觉到了不少场所是一个建成版的虚拟现实,在其间,个体和城市是割裂的。但当他站在大桥上的时候,能和大桥产生联系,会想当年几万人共同建设大桥的情景,这几万人是我们的祖辈、父辈,他们来自祖国的天南地北,却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种信念传递出来的力量,让人感动。”作为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的发起人,鲁安东想让大桥记忆更加可体验,“设计嘛,就是设一个‘计’,让大桥拥有当代城市空间的品质。”

建筑承载的是情感

为什么把大桥再次推向重要的城市空间这个位置时,选择记忆切入?

记忆之地1968-2019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鲁安东说,记忆和历史不一样。记忆是个体和事物间情感化的联系,如果人都去世了,记忆就缺少了主体,历史就是一段去除了主体的信息。如果现在不做这件事,可能再过20年,大桥也成为了历史。“我们很多时候讲的是历史,而不是记忆。比如,西安做大唐的项目,大唐只剩下一些图像,没有了记忆的大唐,只能是历史的想象。”

在研究南京长江大桥的过程中,鲁安东带着学生做了口述史访谈,他发现讲述者的大桥记忆跟他预期的不太一样,他预判的宏观的、笼统的讲述并没有出现,更多的反而是具体的、充满细节的。

讲到大桥的时候,人们会激动,摆当年的经典姿势,翻看旧照片,甚至聊完后还提出到大桥上走一走。

对鲁安东来说,了不起的是大桥,也是与大桥有关的人。当年南京长江大桥的摄影组组长任发德,已经88岁高龄,他仍记得拍摄大桥竣工典礼的场景。大桥上站满了人,他想拍一张全景图,就爬到了十几米的脚手架上,为了拍摄大桥的多个角度,他要求把自己吊到空中,他甚至申请调来飞机俯拍。“这一帮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参与到自己认准的伟大事业中的人,简直不要命,这种感情还在,我觉得这样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20182018年伦敦设计双年展中国·南京馆(图片由鲁安东提供)

2017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大桥云记忆”展览装置(图片由鲁安东提供)

2016年,大桥封闭维修前,鲁安东邀请了不同学术背景的人给大桥做评估,其中一位广东的学者让他印象深刻。这位学者在大桥上给父亲打了个电话,他们父子两人因为观念不同,已经很久没说话了。学者在电话里说:“爸,我在南京长江大桥这里,小时候你带我来过。”学者的父亲沉默了很久说:“臭小子,你还记得。”因为大桥,父子两人开始重新对话。“我觉得有这样的可能性,一个人通过体验大桥,来理解他的父辈,理解他父辈的信念。”

有人问鲁安东大桥记忆计划想要重构一个什么样的大桥?他也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他想到了美国纽约的High Line,上世纪30代修建的高架铁路,随着纽约公路交通的发展,30年后被废弃。而改造后High Line是纽约的一道高空风景线,成为了世界性的景观。High Line每天最多接待5000人,游客要排队才能上去。

“我觉得High Line改造成功,不是因为它的景观有多美,而是一个工业的遗产,转换成了人民的遗产,南京长江大桥曾是国家的象征,他不属于个人,我想做一个转变,让个人都能在大桥上找到一个小的接口,让大桥属于每一个人”。鲁安东认为自己是一个偏文科的建筑师,他关注的不仅仅是建筑,而是建筑承载的情感。

让世界看到大桥看到南京看到中国

2017年9月初,城市推介活动“南京周”在纽约举办。鲁安东随“南京周”带去了一批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和收藏品,在纽约的新当代美术馆办了一场展览。为了让外国人看懂展览,鲁安东设计了一本小册子,封面是一张红色的大桥,标题叫“红色未来主义——南京长江大桥与中国建筑中的技术纪念碑性”。

以大桥为布景的老照片(图片由鲁安东提供)

在外国人眼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是简单化的,大家穿一样的衣服劳动,似乎人格都是机械的。“但其实不是,”鲁安东说,他想通过大桥,来展示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一面。“比如那个时代的人和大桥的合照,有人把它托在手上,有人把它顶在头上,展现出丰沛的情感。”

技术上,大桥并不是当时最尖端的,但从历史情境看,建设大桥是困难的,苏联撤走桥梁专家,中国人在“建设祖国”这一力量的推动下,去改变自然,改变历史,大桥也因此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人们对大桥的产生了想象、感受以及情感和理想的投射。而这些都是一般的建筑所不具备的。大桥的图案出现在自行车、收音机、脸盆、口琴等物品上,它既崇高,又有一种日常的亲切感。

“我有一个姑妈,她没有到过南京,但她年轻的时候去照相馆拍照,帘子一拉,背景布上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她就站背景布前拍照。”鲁安东说大桥作为一种符号把不同地方、不同职业的人,凝聚在一起。所以当群体的记忆被激发出来的时候,能量也是巨大的。鲁安东希望通过在国际上的展览,把大桥变成一面镜子,去映射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集体的情感世界。

那些宏伟建筑指向人心

在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的最初设想里,鲁安东打算拍一部大桥纪录片,出一本记录大桥复兴的书,举办一次致敬大桥的行为艺术,把桥头堡南堡改造成一座垂直美术馆,举办大桥记忆的展览,召集修建大桥的施工单位和个人再次联动等,让更多的人因为记忆计划跟大桥产生联系。

带有大桥图像的日常用品(图片由鲁安东提供)

他也在一项一项地把设想付诸实践。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鲁安东在浦东民生码头的筒仓里设置了大桥记忆盒子,让观众倾听到一段段的大桥记忆碎片。

2017年,鲁安东在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策划了一场“每人拥有大桥三分钟”的行为艺术,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与者用自己的行动向大桥致敬,有人演讲,有人唱歌,有人展示自己的收藏。

2018年伦敦双年展,鲁安东作为“中国南京馆”的策展人,把“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展览带到了伦敦,并因创意荣获组委会破例增设的特别荣誉奖。

2018年9月,鲁安东和江苏省美术馆合作,做了一次美术和物品结合的大桥记忆展……

在大桥记忆计划中,鲁安东的身份是多样的,作为一位研究者,他研究记忆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带着学生做大桥口述史访谈,征集大桥物品,建立大桥数据库。作为一位建筑师,他协调甲方、工人,把资源用在恰当的位置。而更多的时候,鲁安东是一位策展人,他把整个大桥记忆计划,当成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展览,用公众的记忆把大桥填满,并让记忆循环起来。

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是对大桥的改写,鲁安东希望最终把大桥更新成一个当代的记忆景观。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一个载体,一个心灵的归属,“我希望它指向人心,而不是指向一个宏大的叙事。”

家庭合影中的大桥记忆(图片由鲁安东提供)

猜你喜欢

安东大桥记忆
局部与真相
漫画幽默
相关论
逃跑的大桥
数鸭子
安东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滑雪初体验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