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学会感恩
2019-11-26欧阳燕芳
欧阳燕芳
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思想教育问题已成为35年来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2016年1月1日,我国实施了全面的二胎政策。其中,以70、80年代生的人为主要劳动力的家庭中,很多不再只是“只有一个孩子”,而是成为了“二孩家庭”。父母如何从正面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建立感恩的概念,建立分享的满足感?
一、提前教育,了解孩子心理意愿
尊重是教育的基础,父母应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教育孩子。托尔斯泰在《童年少年青年》中说:“我们彼此平等相爱,因为我们彼此了解并互相尊重。”虽然大多数儿童不是成年人,但他们也有权选择并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利益负责。如在计划怀孕“二孩”前,让孩子与已有“二孩”的孩子一起玩耍,过后询问其对有个弟弟或妹妹有什么看法,在了解的同时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有了弟弟或妹妹就有了玩伴,就多了一个爱他(她)的人,让其对弟弟或妹妹的出生产生期待。在这种教育下,儿童更有可能接受新成员。
二、利用活动,引导孩子学会關爱
教育是在教育者和受过教育的人之间的互动中进行的。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儿童通过实践活动和接触实际事物来获取知识。我们应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和关心他人的快乐,学会关爱别人。
1.阅读经典
高尔基说:“我读的越多,书籍对我和世界的距离越近,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明亮,对我更有意义。”经典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因为它包含许多生活哲学。阅读经典可以对人们产生微妙的教育效果。经典名著中有很多关于关爱的书,特别是我国传统美德故事类,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在亲子阅读中,在耳濡目染中,孩子懂得了分享,受到了关爱别人的教育。
2.参与照顾
“阅读成千上万本书比旅行数千英里更好”,行动是知识的独特成果。邀请“大孩”一起参与照顾“二孩”,是让“大孩”接受“二孩”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只有自己亲身加入了,才会产生关爱之情。当然,父母也要把握好参与度,不能让“大孩”做太多的事情,要让他(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给“二孩”拿纸尿裤,陪“二孩”聊天等。
3.融入集体
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集体力量的强大不容置疑,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如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清洁社区等活动,让孩子不但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还能融入到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
三、注重细节,释放孩子天性成长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育孩子必须从细节入手,所有教育都始于对孩子本性的理解。当“大孩”与“二孩”相处时,是教育孩子隐藏自己的内心,还是让他们勇敢地说出真实想法呢?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对美国50名成功人士和50名罪犯进行了一项特别调查。结果,他们中的两个人谈到了他们小时候母亲分苹果的故事。一位在监狱中服刑的犯人说,因为说出“要大苹果”受到妈妈批评后,就撒谎说“把大的让给弟弟,小的留给我。”妈妈给予获得了奖励——大苹果;为了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此,他学会了说谎。一个成功的人说当每个人都在争夺一个大苹果时,妈妈把最大的苹果放在手里说:“孩子们,我们参加比赛,无论谁做得最好,谁有权获得它。”在修剪草坪中,结果他修得最好,得到了最大的苹果;从此,他就懂得了一个道理:为了获得好处,你必须努力成为第一个。孩子们想要得到的最好的是自然,自然是正确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本性,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如何要求和支付,这样他们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孩子一起吃饭时,让孩子们与家人分享他们喜爱的菜肴;如不只是给孩子办隆重的生日,父母的生日也要让孩子参与准备……只要父母善于使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实施“两孩政策”,可以纠正独生子女自以为是的傲慢,依赖性弱、独立性强、感恩无力的心态,能使他们学会分享并学会感恩,可实现学校教育无法实现的成果。
“二孩政策”的实施能纠正独生子女我行我素的任性骄纵、依赖性强独立性弱、感恩意识淡薄等心态,并让他们学会分享、学会感恩,以达到学校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