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三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三视图还原直观图教学策略
2019-11-26吴依妹
吴依妹
【摘 要】空间几何体高三复习中很重要的内容是三视图还原直观图,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自己开完此课题的省级公开课后的一些教学感悟。
【关键词】猜测;转化;调整;验证;策略
高三复习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空间几何体的不同表示形式,其中很重要的两种表示是直观图与三视图,从直观图画出平面图形三视图较为容易,而从三视图还原直观图是教学难点,是考试的重点,需要老师高度重视并有一定教学复习策略。三视图还原直观图的图形分为两类,一类是空间简单几何体(柱,锥,台球),另一类是空间组合体,组合体中往往是空间几何体的切割体,或者是简单几何体的叠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人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一、精析常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特征(简称“图形特征法”)
二、把握整体特征,寻找点线面关系(简称“整体点面法”)
要让学生明白,三视图会随着空间几何体的形状特征(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摆放位置不同而不同。这个过程只是猜测并还原,接下来要做的是调整与验证。调整空间几何体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者它的摆放位置并做出直观图与三视图之间的验证,实现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转化。
例1:(2014课标全国Ⅰ,文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
解析:把握三视图平面图形特征推测立体图形为三棱柱,由俯视图知三棱柱的摆放位置及两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棱柱。
例2:如图(2)中的三视图还原出直观图。
解析:由三视图猜测立体图形为四棱锥,由俯视图知底面为正方形,为何产生两条俯视图的实线是关键,右侧面与底面垂直,顶点投影在底边中点上。
归纳:先由俯视图确定底面,根据三视图确定顶点,完善轮廓。
三、利用长方体模型,寻找三线交汇点(简称“嵌入式几何体法”)
学生已掌握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等。
例3:2014年高考全国I卷理科第12题: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4,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是()
正确答案是B.
解:观察上述三视图,可得出该立体图形的长宽高都为4,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其放入一个正方体中进行图形的还原。于是,我们画出正方体,如图(1):
第一步:从正视图特征入手,该正视图有4个端点,在正方体中找到该正视图四个端点的所在线段,图(2)中红色线段即为正视图端点所在位置。
第二步:从侧视图特征入手,该侧视图共有3个端点,将这三个端点所在线段表示在正方体之中,图(3)中蓝色线段即为侧面图端点所在位置。
第三步:从俯视图特征入手,该俯视图共有3个端点,将这三个端点所在线段表示在正方体之中,图(4)中绿色线段即为俯视图端点所在位置。
第四步:将正视图、侧视图以及俯视图所呈现的三色线段进行观察,将三条线段的公共端点找出,其公共端点相连所组成的立体图形,即为原立体图形,如图(5)。这时,再根据图(5)中呈现的立体图形去寻找最长的棱,并对其求解,将更为直观。
这种方法的核心其实就是七个字:“三线交汇得顶点”,此方法也适用于解决三棱锥的问题。
例4:三视图如图所示,请原还其直观图。
分析:俯视图中出现虚线,此处的虚线会在正方体的下底面,同理,正视图中有虚线,还原后必在正方体的后面,左视图中有虚线,原原生必在正方全的右表面。
首先在正方体模型中,根据三视图描制出将轮廓的边界点并平行延长,如图,这样就可以找到三个方向的交叉点,由这些交叉点,不难得到直观图。
四、切割类组合体问题,寻找割补部分(简称“割补法”)
割补类的组合体三视图的还原,可先猜测一个常见空间几何体三视图,通过还原其直观图,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三视图特征,进行调整割补得到。例如下图的三视图的还原:
归纳:先确定由哪几种简单几何体构成,画出切割前图形的直观图和三视图,通过原三视图与现三视图的比较,对原直观图进行修正,最后验证。
五、复杂问题的三维坐标法.
复杂的三视图还原,需要借助三维坐标,此种情况通常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把俯视图用斜二侧画法画出来,并画出z轴;
第二步:让主视图与yoz面平行,下底边与俯视图对应边重合,沿x轴滑动,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第三步:让左视图与xoz面平行,下底边与俯视图对应边重合,沿y轴滑动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參考文献】
[1]阳友雄.立体几何中三视图的五大策略[J].老阳讲数学,第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