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2019-11-26冯思琦

教育界·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冯思琦

【摘要】小學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一大重点,这既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明确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互通性,将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即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提升其写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写作培养其热于阅读的习惯。读写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推动教育工作的质量。文章结合教学经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关于促进读写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1.阅读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学生进行阅读时,能够接触到各类名言警句、时事材料、人物典故等写作材料,这有助于丰富写作内容。其二,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格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知识,能够体察到作者的写作及思考方式,这对于提高写作深度也是大有帮助的。

2.写作可以培养阅读习惯

写作对于阅读具有促进意义。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将阅读所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若知道得越多,阅读的速度和精度必然加快。另外,写作过程也是思维活跃的过程,学生在写作中难免会遇到素材欠缺、思路不清等问题,这样会促使学生展开阅读,从而有效地解决全部或部分问题。

二、当前阅读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个性化阅读不受重视

伴随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发受到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二者的区别在于,个性化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兴趣融入其中[2]。在传统的自主阅读模式当中,学生具有阅读素材的选择权利及阅读阶段的充足自主权,教师往往不会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过分的干预,至于学生是否读懂了内容、是否从阅读过程中掌握了某些知识或人生哲理则不属于教师的管辖范畴。在强调阅读自主性的情况下,教师对于阅读过程的干预效果有限,甚至个别教师完全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不闻不问,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无法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行为较为极端,其不仅明确要求学生的阅读范围,还规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重点的词句,让学生侧重于对某一重点内容的阅读和分析。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失去了阅读的自主权,阅读行为受到了教师的约束,最终导致阅读兴趣无法提升,阅读效果不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在阅读对象上给予一定的指导,且需要注重对于指导尺度的把握,了解到过于宽松或严谨均不利于阅读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挖掘学生潜力。

2.写作重量而不重质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侧重点,师生在此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存在重量而轻质的问题。例如,对于积累成语、诗句、典故等的写作任务,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摘抄层面,没有很好地将知识内化,从而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法将日常积累的内容体现在文章当中。再如,在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加侧重写作技巧的传授,并向学生解读“优秀”范文,甚至会让学生按照范文的标准和格式进行写作训练,这容易导致学生写作呈现感情虚无、千篇一律的特点。

3.缺乏阅读量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学生缺乏阅读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问题。阅读的过程本质上属于积累的过程,且阅读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语法形式和写作结构。在实际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的阅读方式不正确、阅读效率低下,且无法将阅读与写作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写作习惯的形成,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毫无头绪、不会使用关联词句、写作技巧应用不熟练等诸多的问题。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方向和目标,而上述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吸收、消化语文知识,且会严重阻碍到学生视野的扩充。

小学阶段存在的阅读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仅仅依靠教师的工作显然不足。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之间建立合作的关系,要求学生家长积极配合教育工作,让学生家长在课后成为学生的监督者和辅助者,既要为学生提供丰富、个性化的阅读素材,又要及时检验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累积,并最终推动写作水平的进步和提升。

三、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方法

1.课堂读写任务相融合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般更加重视阅读能力,忽略了写作方面的随讲随练,常将写作任务置于课后,通常是以作文形式呈现。这种方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写作方面的问题并给予指正;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往往借助手机、电脑等媒介应付写作任务,导致写作训练没有落到实处。因此,教师要将写作环节引入课堂,可以将课程内容作为写作基础,也可以引入其他写作对象,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与此同时,要多带动学生阅读富有阅读价值的内容,改善学生当前的“快餐”式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惰性行为,对于阅读及写作任务常常表现出畏难情绪,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心智的提高,作为教师要发现问题,循循善诱。针对学生的惰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随笔作业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随笔的前提在于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本以外的作品,在坚持个体自由阅读的同时,也可以适时向学生列出参考书单、文章,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既可以是情感与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写作思路与技巧方面的。随笔作业应当以一天一篇为宜,范围及篇幅不限,教师定期查阅,给出指导意见,并将优秀随笔展示。不可否认,随笔作业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不能产生立竿见影式效果,但只要将其坚持下去,必能够帮助学生博闻强识、下笔有神,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而且能够反作用于成绩的提升,其作用是深远的。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从教学实践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匮乏是阻碍阅读质量和写作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很多学生往往会向家长反映阅读、写作课堂过于沉闷,自己的注意力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这种现象在教学中较为常见,而改变这种现象的唯一方式就是调整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并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丰富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简短、具有趣味性特征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于素材的阅读,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让学生改变对于阅读的常规认识,并让学生在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扩写,从而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萌生兴趣。

4.寻求阅读素材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阅读量的不断积累是学生实现写作水平升华的关键所在,而在缺乏阅读量的情况下不仅会出现写作困难的局面,更会导致写作内容相对较为空洞。在从传统的教学思路当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互为个体,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结合性较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坚持结合教学的理念,将阅读素材与写作训练结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将所阅读到的素材转化为自己的文字语言,增添文章的色彩。为实现这一目标,扩写训练、仿写训练是有效的练习方式,且这种练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熟练程度以及文字的掌控水平。

5.加强仿写、改写训练

仿写和改写训练需要受到重视,因为它直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一直提倡要重视教材,这些课文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教师挖掘与应用。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组织学生进行仿写和改写训练,这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维锻炼。以《落花生》此课文为例,课文描述了作者一家收获花生的场景及对话,全文以物喻人,讴歌了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师在教授此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展开想象,写作者一家在收获花生时的其他行为或对话;或者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另一具体事物为摹本,进行以物喻人式的写作训练。

6.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被阅读素材的内容所吸引,从而有所感悟、有所启示。教师需要把握学生这一学习心理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素材的选择,并形成随手摘抄词句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可以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更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于阅读素材的理解和领悟,减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高效化、快速化的閱读。

7.重视写作实践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缺乏阅读素材的累积,写作实践经验的匮乏也是一种常态。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要在实践当中进行锻炼,否则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素材、题材的选取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认知水平进行灵活的选择,且不要给予学生过多的干预和束缚,重视学生的自主发挥,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四、结语

如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意识到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改进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方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涵养。

【参考文献】

[1]吴道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6):39.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