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9-11-26岑福飞刘黎明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校对策

岑福飞 刘黎明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其顺利就业的对策。应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实施一对一帮扶举措;建立帮扶台账制度,以增强帮扶效果;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切实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词】 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为确保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201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并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扶贫开发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专项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有效衔接,从而深入了解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1]高校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阵地,承担着教育脱贫的使命。建档立卡户大学生是一群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高校不应只在资助方面精准帮扶,应该形成各部门共同协同的同向帮扶工作局面,形成生活、学业、心理、就业全方位精准帮扶体系。

一、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高校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大到关乎国家发展战略,小到关乎一个家庭与学生个人。做好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是响应国家要求,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还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既能提升该家庭经济实力,减轻负担,能够更好的实现小康家庭目标,还能帮助毕业生实现个人理论知识能力的转化,使其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1、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校建檔立卡户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目前高校不断落实国家的政策要求,高度重视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工作,从生活、学业、就业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政策倾斜性。高校建档立卡户毕业生顺利毕业甚至高质量就业,对建档立卡户家庭至关重要,也对教育脱贫攻坚战极为重要。开展高校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学业、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事关国家发展战略,事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提升家庭经济实力,助力实现小康家庭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贫困原因是多样性的,有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等各种原因。但不论何种原因导致贫困,作为该家庭的一员(大学生)如果能够顺利就业必定能够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也能够分担一定的责任。一方面能够减少家庭的支出。随着毕业生顺利毕业离校后,除了少部分学生升学外,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工作,不再让家里支付各种费用,基本上能够自食其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家庭的收入。随着毕业生参加工作,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经济收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能够补贴家里。高校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提升该家庭经济实力、更好更快实现小康家庭的关键一步。

3、实现个人知识转化,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高校对建档立卡户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有差异的就业指导与精准帮扶工作,帮助建档立卡户毕业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理性分析就业环境,可以有效调整其就业心理,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客观理性地对待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走向社会,能够更早适应社会。通过就业指导和精准帮扶工作,使学生顺利工作,从而才会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才会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才能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好的服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有学者研究结果指出,“高校贫困生就业质量低于非贫困生,从而从量化测算的角度证实了人们以往的直观认识”。[2]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影响高校建档立卡户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可以概括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岗位供给、家庭期望与毕业生之间三个方面的矛盾。

1、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之间的矛盾

建档立卡户毕业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相对困难,教育投入相对较少,使得他们各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在求职竞争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受到家庭条件、个人视野、心理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会伴有自卑心理、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自闭等问题,在就业竞争中难以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倒逼企业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大,人才是企业战略中的核心竞争。社会经济越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会随之更高。另一方面,建档立卡户毕业生在学业、就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上大多数相对较弱,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总之,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能否找到称心的工作,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其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岗位供给与建档立卡户毕业生就业期望之间的矛盾

岗位供给与毕业生就业期望不匹配是一个重要的就业影响因素。一方面,目前各个高校不断拓展岗位供给渠道,不仅开展传统的线下大型双选会,也创新的开展线上招聘会。学校学院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拓就业市场,例如积极参与校企洽谈会、校友企业回校招聘、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等方式增加就业岗位供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步伐加快。近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稳步增长的态势依旧不变。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727万,到2018年已经增长到了820万。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带来了市场消化的压力。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要求相对较高,社会提供的有效岗位显然不能赶上人数增长的速度;在人文社科类专业更能体现出“就业难”的现象。由于毕业生数量增长而造成就业困难情况频频出现。建档立卡毕业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家庭,自然是全家人的希望,不论是从家庭或者自身的角度来说,都期望高质量就业。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就业能力趋于较弱的建档立卡户毕业生难以找到自身期望的就业岗位或者就业地点。

3、家庭对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

影响建档立卡户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家庭对其就业的高期望是增加就业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且其影响日趋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以及家庭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许多家庭希望高投入带来高回报,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也深受影响。这体现在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希望子女进入社会地位高或收入高的岗位和行业。一方面,在公职岗位趋热、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下,家庭的就业期望过高会增加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难度。另一方面,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反对子女到基层或者外省工作,这种情况显然进一步加剧了择业与就业难度。

三、促进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对策

在经济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建档立卡户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更加突出,如何促进建档立卡户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是高校教育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只有解决好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才能实现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历史使命。高校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实施一对一帮扶举措;建立帮扶台账制度和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切实解决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1、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实施一对一帮扶举措

高校要高度重视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把“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作为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准帮扶机制,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的“四化”工作制度,形成精准帮扶、精准指导的工作机制。要切实提高帮扶效果,就必须将精准帮扶举措落实落细。实施一对一帮扶举措是一种既能明确责任又能有效把握帮扶动态以及效果的一种帮扶办法。能够提高帮扶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有利于提升帮扶效果。一方面,帮扶人能够切实了解未就业原因,倾听被帮扶人的诉求,针对不同未就业原因的类型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开发其职业潜力,指导其确定就业意向,明确求职战略。另一方面,利用帮扶人的社会资源解决被帮扶人的就业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对被帮扶人进行就业岗位推荐,能够实现就业“零成本”和安全就业。通过建立帮扶人与被帮扶人的友谊,使其感恩母校、感恩社会。

2、建立帮扶台账制度,切实增强帮扶效果

帮扶机制能否产生实效,能否切实解决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以单一的就业率作为考核指标。首先,应该建立帮扶台账制度,明确帮扶人的责任与义务,实行“一对一,人对人”的帮扶模式,及时跟踪帮扶动态情况。其次,对被帮扶人开展帮扶满意度调查,了解在帮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后期帮扶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最后,要关注被帮扶人毕业后的发展动态,做好精准跟踪与反馈。通过建立台账制度以及帮扶情况的动态跟踪,能够及时反馈帮扶成效,对完善低年级建档立卡户大学生帮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被帮扶人满意度以及帮扶效果纳入就业工作考核指标,以帮扶台账为基础,制定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

3、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切实提高就业质量

在建立帮扶机制、制度以外,高校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增加就业岗位的供给,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市场,创新帮扶方式方法。首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互联网+”招聘活动,增加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其次,在积极引导建档立卡户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积极创新就业工作方式,拓展就业市场。应该积极走访、回访国内大型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为建档立卡户毕业生带来高质量的就业单位和丰富的就业岗位。最后,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搭建往届建档立卡户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系平台,开展朋辈帮扶活动。相对于学校帮扶工作,朋辈帮扶在一定程度上更受学生的青睐。通过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同向而行,形成帮扶合力,切实解决建档立卡户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2] 季俊杰.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异质性测度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经济,2018(03)89-96.

【作者简介】

岑福飞(1992—)男,布依族,江西理工大學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刘黎明(1977—)男,汉族,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