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挑战:一年级象形字教学的“且行且思”
2019-11-26张艳
张艳
【摘要】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要学习内容,但枯燥无味的识字也容易造成课堂气氛低迷,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零起点的学生更是缺乏自信不敢举手发言。如何能够改变识字教学难题,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这就需要老师找到正确的方法,激发兴趣,耐心引导。
【关键词】问题;改变;课堂;学生
象形字是古人用图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看到的内容,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富有趣味。一年级象形字教学作为儿童的“最初的遇见”,更是给孩子留下深刻的美好的“第一印象”。《识字4 日月水火》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到识字的多种形式。本课更是展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造字智慧。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入学不满一个月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愿意思考,愿意发言,但还未接受系统的学习,因而识字量、词汇量较小,汉字的发音不标准。本课就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为理念,引导学生探究图片、古人写的象形字和现代汉字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是8个汉字音形义的学习,难点是学生能明白汉字字形和象形字之间的联系,扩充识字量。下面且看笔者三上《识字4 日月水火》的过程。
一、一上识字课,在课堂上发现问题
象形识字曾多次出现在低年级的课本中,如苏教版一下《识字3(舟石泉川)》。课前,依据以前的经验,在对部编版一上《识字4(日月水火)》备课时,笔者采用了老办法,即比较图与字,引导学生理解象形字就是古人将看到的内容画下来,经过几千年演变成了现在人们使用的汉字,之后便是读字正音,组词拓展。然后笔者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地带着“备好”的课走进教室。
但在实际上课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学习步骤的不断重复,内容的单一枯燥,让学生疲惫的同时提不起兴趣,也让课堂气氛一度低迷。上课才20分钟,孩子们便不再将关注点放置于老师的身上,东倒西歪姿势俱全。而我又再次犯错,用粗暴的“坐正”口令试图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到我的身上,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课后,老师们对我这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发现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了备课上。
备课不单单指备教材,备课标以及备学生同样缺一不可。这一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15—20分钟,因此老师应当找到方法让学生在15分钟后还愿意集中注意力学习。笔者的处理方式是简单粗暴的“坐正”口令,这就好像是鲧堵住了洪水的洞口。其实我们更可以像大禹疏通河流一样,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游戏,增强趣味,让学生起来动一动,跟着做一做,增加兴趣。同时,刚刚入学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有时意会了却无法言传出来,所以老師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来自己的意思,了解什么时候可以放手给学生来说,什么地方应该由老师直接说出来。
二、二上识字课,在问题中求得改进
经过年级组的指导,笔者的思路得以清晰,重新准备,进行第二次上课。这一次课堂,笔者谨记关注学生。以简单而朗朗上口的儿歌导入,在课程的前15分钟,用“日”和“月”作为范例,带着学生明白象形字和现在汉字的关系就是找到“像”的联系。15分钟后,在学习“水”字时,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变弱,笔者立刻抛出了第一个游戏:
如果你是古人,你能不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根据看到的图片和现在的汉字来画出这个古人使用的象形字呢?
果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一个个拿出笔来在学习单上认真地画了起来。
笔者请了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很惊喜地发现这两位同学画得都很有特点,很契合图片上的“水”的样子。这个时候,笔者抓住“像”的特点,再次将问题抛给学生:谁画得更像?像在哪呢?学生很快发现有一位同学不仅画出来水流的方向,还有一点一点的波纹。笔者趁机追问:那你们看看现在的这个汉字,象形字中的水流方向变成了汉字中的——竖勾,水的波纹变成了——横撇和撇捺。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认识并记忆了字形。“火”字教法与“水”字相同。
经过前4个字的学习,学生掌握象形识字的方法,也陷入一定的思维倦怠中。这时候,小游戏的加入如同一场及时雨。
后4个字的学习采用了“找朋友”的游戏方式,即提前将写有象形字、汉字的卡片在课前随机发给一些同学。课堂上,请他们互相找找朋友。这样更有助于帮他们找到一个自主识字的途径。
最后这节课是没有上完的,大约缺少7分钟的时间。课后,年级组老师再次进行研讨。改进后的课堂相比之前更加活泼,学生积极性也有所增加,尤其下课后学生恋恋不舍游戏中的内容,嘴巴里念叨着刚刚学到的字,这让笔者自己同样感到高兴。但这次课依旧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这节课内容没有上完,一个原因是笔者对学生的一些提问指向性不够明显。尤其在讲“水”字时,学生不知道“波纹”一词,笔者应当直接告诉他,并请他再说一次。在对学生回答处理方面,同学们组了不少好词,作为老师却仅仅是进行了表扬便请学生坐下。如果笔者能够在表扬的同时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他组的词语,并说一说怎么知道这个词语的,相信会对学生的自主识字有很好的帮助。
另外,虽然增加了互动环节,让不少同学在课堂上动起来了,但并没有做到每个人都走上讲台,所以“找朋友”的游戏环节又一次需要修改。
三、三上识字课,在改进中获得精彩
经过指导和两次上课,第三次上课达到了教学目的,也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这三次课的磨炼,也让笔者有了更多想法。
1.关注学生,让课堂从“过教案”到停下脚步来欣赏
第一次试上结束后,有老师提到,这节课就像在“过教案”,老师只想将自己准备的内容一股脑说给学生听,拉着学生往教案预设上靠拢,而学生略有偏差就可能让笔者着急忙乱。
每一位老师在课前都有充分的备课,可是一节课中最美妙的,却常常藏在那些教案外的“意外”中。事实证明,停下来关注学生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给“日”字组词时,笔者举例子“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就叫日出,你还能帮助日找到其他组词好朋友么?”立刻就有不少学生举手,“晚上太阳落下,日落”,你瞧,多棒呀,这个组词还和日出意思相对。有一位平时较为沉默的同学也举手发言“太阳,太阳……”可能因为紧张,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来,刚准备请她坐下,“太阳,太阳升起来了。”她小声地说出来了,不仅不符合笔者要求的“日”字组词,连说的内容也是刚刚笔者所举的例子,一时之间笔者又出现了慌乱,想让她坐下关注别人的组词,想让她注意听讲不要重复之前说过的。可是又一想,她现在坐下去不就一直都不知道什么是日的组词了么?笔者停了一下,对她点头“对,你再说一下,太阳升起就是——日……”她一口报出“日出”,在告诉她说得对的同时,也再次提醒所有同学,组词是要有日这个字的。也许是“停一停”有了作用,这位平时沉默的女同学在这节课中又有了几次发言。
一位同学在给“石”组词时,组了个sǔn石。若是以前笔者可能会直接告诉她错的,但今天,笔者想停一停,想听一听。问了她这个词什么意思呢?小姑娘也很有意思:“sǔn石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原来她说的是陨石。纠正读音后,又表扬了她爱读书,会学习,小姑娘美滋滋地坐下了。
现在想想她当时的表情,停下确实让人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色。
2.关注学生,让老师从制约者到参与者
上学不到一个月的学生,常常令人头疼,课堂上不少教师也偶尔会停下整顿,制止学生的发呆、玩手指、玩铅笔等行为。简单粗暴要求他们抱臂坐正虽然短期内得到有效课堂,但却治标不治本。所以一直以来笔者都寻找各种儿歌、在班级树立各种榜样来督促孩子。但究其根本,还是在做这件事情——制止。
第二次上课,游戏环节“找朋友”中,笔者请了12位同学随机拿卡片图、象形字和现代汉字,当笔者提问图片田在哪里时,这张卡片的主人迅速到讲台前站定,并对同学发出邀请“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象形字田和汉字田的同学就要迅速上台。
课后研讨时,年级组老师问我“那剩下的同学干什么呢?”“老师又在干什么呢?”是呀,剩下的同学就只能是观众了吗?他们缺少参与感,又如何能真正对这个游戏感兴趣、对汉字感兴趣呢?而作为老师的我,好像又在维持秩序,成为一个制约者。
“能不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老师也是课堂的一份子,在这时候参与到游戏中来是不是更好?”年级组的老师们提出的设想让我感覺很为难,所有的学生都到前面来,那不是乱套了?老师也参与到游戏中,那谁来维持秩序?
直到上课前,我都带着一份怀疑。可是课堂呈现却令人吃惊。当笔者说完一遍要求时,同学们没有出现躁动,都在看自己的卡片。每一次笔者拿着一张图片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时,孩子们都屏住呼吸,看着自己的卡片,那认真的模样,远胜过以往。学生上台时,预想中的吵闹也没有出现,除了第一次游戏不太熟练,其余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让人难以相信这些孩子们入学时间还未满一个月。
反过来想,似乎能够解决笔者的疑惑。游戏大家都感兴趣,但参与其中和看热闹是两种反应。当学生自己参与其中,自己要上台,他就必然要集中注意力去听去看规则是什么,还要思考是不是我该上去了。老师作为游戏的参与者,并不只是单纯的参与,而是掌握了游戏的关键,由老师发出邀请“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学生不得不将视线和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身上。同时,老师的参与也协助学生更好分析汉字的字形。
有时制止并不一定有用,用另一种学生更为感兴趣的方式来学习会轻松更多。
3.关注学生,让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语文的学习从不分课内和课外,生活处处皆语文,笔者更希望学生有一双发现语文的慧眼。
每次组词有学生能组出特别的词语时,我都会问一问怎么组出来的。得知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在书上看到的,有的是在街上广告牌上认识的。各种学习方法,每一次提及,笔者都会对此大加赞扬,这就是生活识字。
这次课上学习“火”字时,有同学与“山”的象形字发生混淆。经过比较,学生发现,“山”的象形字中,每一画都是笔直的,而“火”是弯曲向上的,有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很快有同学想到了答案,山壁很坚硬,推也推不动,所以是直线;而火被风一吹就会抖动,所以它的两侧是弯曲的。问这名学生怎么想到的,他说是妈妈在用煤气灶炒菜的时候,风吹进来他看见了火苗的变化。
语文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到的内容比课堂上的更加生动。当学生对课堂学习意犹未尽时,便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在生活中更加留心语文的痕迹。
备课不只是备教材备教法,更是要备学生。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各不相同,在合适的时间给他们一架梯子向上走,在合适的时间低下身子和他们站在一起,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