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幼师语文能力中的听力训练

2019-11-26吴瑛

教育界·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概括能力听力训练思维能力

吴瑛

【摘要】 语文能力是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而听力的增强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师范语文教学中,应长期不懈探索和研究听力训练的科学性,以有效提高幼师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听力训练;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听力是指“倾听”能力,是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听力,它包括听音辨义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联想评判能力。听力与说话、阅读、写作等能力一起,共同构成语文能力,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要全面提高幼师生的语文能力,就不可忽视听说读写中任何一种能力的训练。而我们在幼儿师范语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读和写的能力,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听力的训练,这应该说是幼师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失误。

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中,听力放在首位是有科学依据的。

第一,听力训练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

人在生活中,总是在听别人说话、唱歌,听周围的声音,听周围的动静。它是正常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不像“读”那样沉闷,也不像“说”“写”那样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正由于听是轻松的输入,因而最易于为学生接受。

第二,听力训练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加强听力训练最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门户”。在听力训练这个心理过程的始终,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选择、调节、监督和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

第三,听力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听力训练的核心是思维。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敏捷迅速地接受语音符号,边理解还原为语文,边储存分析、概括……还需要前后贯通。可见,“听”必须与“想”相结合。这一切都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第四,听力训练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的强弱反映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优劣。概括的过程就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过程就是思维、认识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的过程。听说训练中的听写、听记、听辨、听析、听赏、听评等活动,正是一步步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五,听力训练能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听力训练绝非孤立的教学活动。在训练中,耳听、脑想、眼观、手动、口说相辅相成,综合运用。听力训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听力训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对幼师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师范生具有双重性质的角色,他们既是现在的学生,又是将来的最基础教育的老师,故对其进行听力训练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幼儿师范生听力要求并确定了科学的训练序列:要养成耐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听别人发言要能抓住要点;听别人辩论或参加讨论,能够归纳各方面意见;听学生说话,对他们语音、用词、造句和内容的正确与否能够迅速做出判断。这也就说明幼师生听力的要求分两个方面:一方面,使其在原有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听力,以确保他们具有一定的听话能力,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程度;另一方面,具有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能力,即为人师的能力。

要落实好大纲,取得语文教学中听力训练的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听力训练必须体现阶段性、重视差异性、强调多样化。

首先,训练应讲究阶段性,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结构、思维特点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根据学生认识的层次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系统地分阶段进行听力训练。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教其养成耐心而专注地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使其能够发现用语中的明显不当之处并能正音。对中年级的学生应训练他们在听别人发言时能抓住重点,听别人辩论时,能抓住焦点并能归纳各方的意见。对高年级的学生,应教会他们在讨论中对不同意见能够辨别并适当归纳,使他们具备将来在听学生说话时,对语言、用词、造句和内容正确与否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只要依据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梯度”进行训练,在训练时又十分重视各階段之间的衔接,注意查漏补缺,学生的听力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其次,训练应注意差异性。这里的差异性主要指认知个体的年龄差异、年级的差异、自身素质的差异、地区环境的差异。听力与年龄、年级的关系是正比关系。对不同年龄、年级的学生的听力进行训练时,要有针对性,要有侧重点,要依据《大纲》逐步提高训练要求并辅以相应的训练内容与方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素质差异,个别听力水平也不等,有些学生听力好,有些学生听力差,因此,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听力时,应该因人而异,制定个体目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求人人进步,整体提高。城乡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听力差异是显著的。农村与城市相比,相对来说,现代设备少,信息不畅通,人际交流少,社会生活贫乏,文化生活较单一等等,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提高听力。而城镇的情况与之相反。所以绝大部分农村学生听力比城镇学生差。我们的幼师生大多来自农村,且乡音颇浓,因此在训练听话能力时,要根据个体情况分组训练,个别辅导,使得每一位学生的听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此外,还要纠正一种错误认识,即女生的听力强于男生。男女性别有差异,但听力与之关系不大,许多实验资料已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加强听力训练时,对男女生的要求应该是同等的,不能顾此失彼。

再次,训练方法要有多样性。在训练学生听力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讲究课内外的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听力兴趣,提高听话能力。

在课堂听力训练中,可采取听读、听讲、听写、听录音等方法。

听读,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听教师或同学朗读课文,听准生字、词的读音,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记能力;听讲,就是促使学生听清教师所讲的内容,听懂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而去思考解答,以提高学生的听析能力;听写,就是让学生听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清前鼻音与后鼻音,平舌音与卷舌音,鼻音与边音,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听录音,即采用电化教学,将不同文体的文章的朗读录音放给学生听,使其接受标准音,熟悉朗读的节奏,听懂各种语调所表述的语义,以提高学生的听鉴能力。以上的这些方法可以进行单项训练,也可以进行综合训练。

在课外的听力训练中,可采用听说话、听故事、听演讲、听辩论、听广播、听录音等方式进行训练。听说话,就是要使学生认真倾听对方说话,注意吸收别人吐字清晰、语音纯正、富有条理、简明扼要的口头表达优点,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听故事,让学生或老师讲故事给学生听,促其听清故事情节,在轻松愉快中吸收知识,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听演讲,即带领学生参加演讲会,让学生注意演讲者的表情,体态语言等,听懂内容,抓住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听评能力;听辩论,即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听别人的发言中,抓住对方论点,进行分析,准备反击,使学生的概括力得以发展;听广播,收看有关电视、录音,鼓励学生收听广播剧、电视剧等,增进听力,提高听赏能力。在进行课外听力训练时,教师应作具体指导,即训练前指导,训练中指导和训练后的总结。这样便于学生迅速提高听话能力。

语文能力是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而听力的增强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幼儿师范语文教学中,应长期不懈探索和研究听力训练的科学性,以有效提高幼师生的听力水平。

猜你喜欢

概括能力听力训练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记叙文的概括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