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关键能力,小学语文阅读原生态学习中教学情境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2019-11-26周燕

教育界·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

周燕

【摘要】指向于学生的关键能力,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基于学情,合适地、灵活地在兴趣聚焦处、在情感涵育处、在能力提升处、在思维发生处、在知识形成处精心地进行情景化设计,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原生态学习;关键能力;情境化设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此,原生态学习的理念走入了小学语文课堂。 “从学习对象来说,原生态学习指的是直接面向文本和事物的学习,不需要过多的、不必要的加工环节和教师过多的解读、点拨、指导、讲解;从学习主体来说,原生态学习是学生积极运用原始的经验、思维、情感的学习,即个性化解读的学习。”

然而,在实践中,教师总是会困惑于如何做到既不多讲,又能让学生处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如何在鼓励、保护、尊重学生宝贵的真情实感的同时,又能实现其新的建构、提升和完善。“学生是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认识世界的,教学的出发点不是课本,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学生身体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相互作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生发自己对事物的原初性的感受,表达身体对事物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感性思维和内在探究事物的渴望和能力,而不能用概念来代替学生的知觉,不能用语言来代替事物本身。”

因此,教学设计的情境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释放身体情感,提高学习的质量,实现小学语文阅读原生态学习的精彩绽放。指向关键能力,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基于学情,合适地、灵活地考虑以下方面。

一、在兴趣聚焦处,自然地催发

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起步阶段,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就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阅读原生态学习中,学生直接面向文本,这些语文阅读文本,文质兼美,童趣盎然,每一篇中都有吸引孩子的景物、事情。抓住了原生兴趣聚焦处,就等于找了学习的原动力,在原动力上进行情境化的教学设计,有的放矢,自然催发,才能有效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更强的深入阅读的主动性。

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例,教师发现学生对“雨滴睡”“小鱼游”“蝴蝶穿梭”“蝈蝈歌唱”的熟悉和喜爱,就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聚焦处,进行了情境设计。教师先请学生读整首诗歌,从中梳理出文本中的“我”都想请夏天这位小姐姐把自己变成什么?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情境化设计:“小朋友们,课文里的我不但要夏姐姐把自己变成这些可爱的东西,而且每变成一个样,都要开心地玩一玩呢。请自己读读诗歌的第2、3小节,找一找,我分别都在干什么呢?”学生们很快找到了第2、3小节中的四件事“睡”“游”“穿梭”“歌唱”。接着,老师进一步用语言打造情境,推动学生的兴趣,让其自然入情入境:“睡觉、游泳、穿梭于花丛、自由地歌唱,在夏天里,这四件开心的事,你最想先做哪一件?为什么?让我们也变成它们,说说你那种特别的快活。”学生的原生兴趣被点燃,代入文本,自由想象,快乐表达。

二、在情感涵育处,真切地体验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的、重要的、学生不易體会真切的情感,进行合理的情境化设计,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触摸到文中的情感温度,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有效实现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要好好学字》为例,文本语言朴素平实,教师如何少讲、巧启,让低年级段的学生从毛主席亲切朴素的语言和贴心细致的动作中,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呢?教师抓住一处情感涵育处,进行了情境化设计。文中有一句毛主席的动作描写“弯下腰,在自己手心里写字”。教师先让学生做做这个动作,追问:“我们写字时,都要背挺直,毛主席为什么要弯下腰呢?”学生明白,毛主席是为了让两个小八路能看清楚,体会到毛主席的一份心。接着,又让学生演一演,毛主席是怎么在自己手心里写“毛泽东”三个字的?学生投入情境,在表演的过程中,都觉得毛主席做写字示范是认真、端正、一笔一画的。教师继续追问:“毛主席为什么是这么写这三个字呢?”学生们豁然开朗,这是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也能好好写字。 “弯腰” “写”,两个不起眼的动作中,所饱含的伟人的亲切与关爱,就在情境化地做做、演演、说说中,在学生心里发芽了。

三、在能力提升处,生活地运用

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在语文原生态学习中,能力的提升应该是在生动的情境中达成的,只有生动的情境,才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拔节;能力的提升应该是从文本具体的情境中走向与之相联系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达成能力上真正的学以致用,再从生活走回文本,实现对文本真正的深入理解。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为例,小骆驼的“委屈”是文本人物的重要情感,也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进行了如下情境化的设计:教师先请学生读小红马嘲笑小骆驼的话语,问学生“如果你是小骆驼,听到这样的话,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文本的提示,说出想法,聚焦到了“委屈”这个词。 教师接着利用情境将文本和生活打通:“是啊,小骆驼感到非常委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让你感到委屈的事情呢?”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适时提供了表达的情境“支架”,出示了下列句子:

1.我根本没碰过他的钢笔,他却说是我把他的钢笔拿走的,我___________。

2.我好不容易考了85分,可是爸爸 ___________,我感到很委屈。

3.___________,我感到很委屈。

学生借助“支架”提供的熟悉的生活情境,具体生动地理解并运用了“委屈”。

最后,教师第三次设计情境将深有感受的学生再带回到文本的“委屈”中:“同学们,委屈了,就要找人说说心里的委屈。小骆驼就去找了他最信任的妈妈,他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老师又一次提供情境表达的“支架”,出示下列句子,让学生借助表达:

小骆驼委屈地对妈妈说:“妈妈, ___________”。

学生在老师的必要的点拨下,联系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认真思考着说的内容、说的语气、说的表情,通过情境化的表达,将“委屈”的理解推向深入。

四、在思维发生处,深入地碰撞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是游戏、多媒体演示,还是角色表演,都是教学设计情境化的具体方式,但是只有找到学生思维发生处、生长处,即思维的深刻性、准确性、灵活性、全面性等方面可发展的最近区域,进行恰当形式的、合理的情境化设计,才能让学生产生“精彩的观念”,才能体现出质疑、批判和探究精神。

如教学《一路花香》,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在深入理解寓意环节,教师进行了情境化设计。

师:故事里的破水罐是幸运的,它遇到了挑水工这样善良又智慧的人,让它知道了自己也是有用的。假如,破水罐没有遇到这位挑水工呢?

生4:它可能会被扔掉。

生5:它可能被一个小姑娘拿去装上泥土,用来养花。我妈妈就是用破的瓶瓶罐罐养花的。

师: 破水罐遇上你、遇上你妈妈,遇上挑水工,都是非常幸运的。像挑水工这样的朋友,最好每人身边都有一个。这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

生6:只要发现一个这样的人,我们都和他做朋友。

生7: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让自己成为像挑水工一样善良而智慧的人,就能帮助别人,也能帮助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原生态思维能力在个性交流中相互碰撞,在情境中走向深入。

五、在知识形成处,生动地强化

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程中最基础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找到知识的形成处,合理设计情境,能在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学习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灯笼果》。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在文本情境中进行还原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于生动中扎实地感受拟人这一修辞知识并获得学习的趣味。

师:小朋友们,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已经明白了(出示还原的文段):

金黄色的灯笼果,在夏天结果,在秋天成熟。果实外面有一层外皮。我摘下一个放在手心里。

师:和课文中的介绍放在一起,你分别读读,再比比,你比较喜欢哪个?

出示对比

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原文本:

金黄色的灯笼果,穿着一件夏姑姑给的纱衣,轻轻地跳到了我的手心里。

纱衣是软的,真像是灯笼的外壳。纱衣有几个棱角,灯笼果藏在棱角后面,和我捉迷藏。

去拟人化还原的对比文本:

金黄色的灯笼果,在夏天结果,在秋天成熟。果实外面有一层外皮。我摘下一个放在手心里。

外皮是软的,有几个棱角。灯笼果在棱角后面。

生1:我喜欢简单的介绍,因为读起来很明白。

生2:我喜欢课文的介绍,因为课文里的灯笼果会捉迷藏。

师:好几位小朋友都觉得课文的介绍很有趣,除了刚才提到的“捉迷藏”,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呢?

请把这些加粗的字词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金黄色的灯笼果,穿着一件夏姑姑给的纱衣,轻轻地跳到了我的手心里。

纱衣是软的,真像是灯笼的外壳。纱衣有几个棱角,灯笼果藏在棱角后面,和我捉迷藏。

学生交流。

师总结:课文中的我把灯笼果当成小娃娃,把小娃娃爱做的动作送给它,灯笼果一下子就活了,这样的灯笼果谁不喜欢呢?我们也来读读这逗人喜爱的灯笼果吧。

诚如杜威所言,把成人的学科知识经过简化后直接告诉儿童是无效的。唯一的出路是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儿童的经验、儿童的心理过程。上述教学过程,教师采用了在知识形成处,进行情境设计,让学生在生动的过程中习得并强化,这正是遵循着这样的儿童教育逻辑。

“情境可以有效刺激学生,使学习过程成为对知识本身的接受,更会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情境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产生丰富的附着点和切实的生长点,让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情境增加了学习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识、提升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原生态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应灵活进行情境的实践研究,以有效提升数学实效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楊晓.让“身体”回到教学[J] . 全球教育展望,2015(02).

[3]王畅.浅析语文知识的情境化教学[J] .学园(教育科研), 2013(01).

[4]高彤彤,任新成.多元智能理论与情境教育的发展[J]. 上海教育科研,2015(03).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
从关键能力培养看文秘专业教学改革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