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小学中段观察作文的“脚手架”
2019-11-26黄晓红
黄晓红
【摘 要】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生活的美好。然而学生在表达方面还显得空洞、无序。笔者在中段学生习作教学中,尝试搭建观察作文的“脚手架”,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其主动表达的愿望。
【关键词】中段学生;观察作文;脚手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而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从低段的看图写话训练一路走来,虽然掌握了一些观察画面的技巧,初步尝试了加以想象的表达,但不难发现,一旦失去了画面的支撑,他们的习作表达就显得空洞、简单、无序,甚至无话可说。
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中段学生想写、乐写、善写,让写作成为心灵的需要呢?笔者认为要给中段学生搭建观察作文的“脚手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帮助其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
一、设计游戏,激发观察的兴趣
三、四年级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画面带来的直观感受,他们更期待的是基于思考获得的成功体验。对此,精心设计教学游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观察习作的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三年级习作的《我家是个动物园》中,老师出示三组不同方式的“我说你猜”游戏:第一组逐条出示某种动物的外貌、习性等特点,直到学生猜对为止;第二组是出示某种动物的声音、本领,让学生猜,再播放动画视频强化感知;第三组巧妙地出示三种动物的名字和生活中三种与之对应的人的品质特点,让学生连线。这三组层层递进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参与习作学习的兴趣,又不露痕迹地渗透了多角度观察事物特点的方法,更巧妙地彰显了此课例的学习目标,即通过动物的物性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这样的游戏导入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拉近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学生只有在心境愉快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写出的作文才会真实而灵动。
二、绘制导图,拓展观察视角
学生一旦确定了习作内容,就常常急于表达,缺乏观察和思考的表达就显得零乱无序、空洞无物。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生的观察视角,将隐性的思维转化成显性的脑图,清晰地展现学生不同的习作思路,让表达更有序、更具体、更显个性。
例如,三年级上册习作课《最值得欣赏的一处风景》,笔者就《美丽的校园》为教学抓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身边最熟悉的校园风景。大部分孩子模仿《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地点变化为切口,逐一描述了教学楼、操场、主席台、小鱼池和书香长廊等建筑的特点,我根据学生的口头描述画出了“枝干式”的思维导图,每根“树枝”都以“校园一角”命名,再紧紧围绕“美丽”这根主线细化出“枝叶”,具体凸显每一处的勃勃生机。也有孩子参照《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写法,以春夏秋冬时间的变化来描述校园的美丽景色。于是,我顺势画出了“鱼骨式”习作导图,上面一排“鱼刺”逐个写着季节更迭,下面一排“鱼刺”标注着与这个季节相对应的“校园奇景”,让学生一目了然,落笔成章。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生动多样化的思维导图在学生课内外习作中巧妙地拓展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视角,清晰地外现了学生习作的思路,拒绝了千篇一律、众口一词地表达,让中段习作教学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三、创设活动,点拨观察的方法
小学生习作最苦恼的是“无米之炊”。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难以获取写作素材。而生性好动的小学生对参与各种活动怀有极大的好奇,如游戏竞赛、调查访问、参观展览、观察实验、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质上就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实践为桥梁,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头。由此,教者要善于创设或把握这些活动机会,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学生不仅能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还能学会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1.即时性观察,丰富感官体验
即时性观察是一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并启发学生对观察所得加以想象,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是中段习作课最常用的方法。例如,教学《神奇的胖大海》,我先让学生隔着信封摸一摸,猜一猜它是什么,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然后仔细观察胖大海的外形特点和青橄榄加以比较,点拨观察的方法;接着将胖大海放入热水,让学生观察它在水中的变化,让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让语言丰富起来;最后尝一尝泡开的胖大海凉茶,体验它清凉解渴的功效。这样一系列的课堂观察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观察的快乐,还分享了观察的收获。
2.生成性观察,捕捉美丽瞬间
生成性观察,指的是非教者特意设计,偶然出现的值得学生用心观察的生活瞬间。如春天的蜜蜂飞进教室,教室里顿时热闹成蜂窝状的众生相;夏天的雷雨骤然而至,雨后晴空架起虹桥的惊喜;秋天的丹桂溢满校园,孩童树下捡拾落桂的惬意;冬天初雪纷纷扬扬,天地茫茫的那份壮观。这些美丽的生活瞬间都值得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捕捉,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灵去感受。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你教会学生从大自然中攫取充满诗意的题材,学生就能回报你一颗用诗意去编织的真实美丽的童心。
四、多元评价,升格观察的收获
课标指出,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化探究。习作评价在关注习作方法指导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平等和谐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夸夸我身边的同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人物竞猜”的评价方式,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课堂习作片段,让其余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竞猜班级人物,再根据文字描述的相似度和生动性给小作者评分;教学《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微信的方式上传朋友圈,比比谁的点赞率最高……“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动活泼的多元评价方式都旨在让学生的习作得到真正升格,更好地发挥习作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总之,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研究,我坚信:只有不断创设和开展扎实有效的观察活动,搭建形式多样的习作“脚手架”,学生才能发现和积累真实丰富的习作素材,他们才能像鸟儿一樣学会飞翔,用五彩的笔描绘多彩的生活,用心灵和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