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2019-11-26汪爱羽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由于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导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既会产生经营风险,也会产生财务风险,正是由于这二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非独立存在,更加剧了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总风险。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问题;认定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锐不可当。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加入到全球科技竞备中,越来越重视尖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的地位在各国也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由此可见,我国更加重视创新的作用,从国家层面推动创新的发展。
2018年11月23日,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解读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指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及一系列扶持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地,我国企业科技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得到全面而可持续的发展。2017年,创新驱动指数为143.3,比上年增长13.4%。2017年,企业R&D经费增长12.5%,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GDP之比从2016年的2.11%提高到2017年的2.13%;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增长17.7%,增速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
表1是2013年国家层面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支持计划,可以概述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体系支持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美国国家科学院1971年出版的《技术与国际贸易》一书中首次提出高技术(high technology)的概念。1983年出版的《韦氏第三版新国际磁电增补9000词》中首次收录了该条目,并将该词定义为“使用或包含尖端方法或仪器用途的技术。”从高新技术产业现实发展来看,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高新技术产业界定标准,在学界应用较为广泛的标准有美国商务部制定的标准和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制定的标准。OECD主要将R&D经费占产值的比重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标准,比重在3%以上的为高技术产业,在1%~2%之间的是中技术产业,小于1%的则称低技术产业。
我国目前对高技术的划分主要采用列举法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八个领域。立足于我国国情,在国外普遍称作“高技术企业”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字。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更加强调创新。实际上,在现在国际市场中,除了华为很少有科技含量高又广为人知的中国企业。目前我国还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正是为了向高、尖企业转型我国才从实际国情出发,在“高技术企业”中增加了一个“新”字。
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的财务问题
(一)概述
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导致其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首先,一项科学技术的研发在研发周期上可长可短;如果研发周期过长,企业在此项目上只进不出,看不到回报,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和财务业绩评价;如果研发周期过短,产品或技术更新换代快,能否在短时间内收回投资在此项目上的资本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随之变高;其次,在研发成功与否上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产品或服务研发成功,市场接受与否也未可知。并且,企業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既会产生经营风险,也会产生财务风险,正是由于二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非独立存在,更加剧了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总风险。
(二)认定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类型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管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非法或不当利益的故意行为 。王天营(2014)认为,目前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是止步于会计核算,没有起到财务管理应有的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和预测的效果。王雪(2018)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强度普遍扎堆3%且围绕3%动态调整,此现象即阈值效应。程德元(2012)研究发现,从116户高新技术企业中抽查,竟然有85户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而这85户企业享受的国家所得税税收优惠高达36.31亿元。首先,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不合格认定,直接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巨额流失,同时也造成了企业之间的不公平性竞争;不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霸占了本来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的名额,夺去了本来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资源;其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引入的“专项审计”制度,实际上未能有效地防止虚假的高新技术企业出现。专项审计制度是否需要整改或者更新,发人深省。
(三)关键问题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如对比2000年、2008年和2016年的认证条件就能发现认定的标准更加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质,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进步,但不能忽视在这个认定过程中业确实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带来的巨大利益会激励不少“伪高新企业”设法运用不实材料以通过高新企业认定。因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首先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税收优惠;2008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25%,但如果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头衔,则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还能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带来重要的竞争优势,譬如在招投标中对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要求。因为高新技术企业有着种种优势,就可能会有很多企业不论自身是否符合条件都去申请,那么在这个申请过程中就可能存在着种种财务问题,值得研究。
其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专项审计质量缺乏相应的约束与保障。注册会计师承接的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认定审计业务较为复杂,已经超越了年报审计的具体范围。譬如,认定企业的哪些产品是高新技术产品,哪些收入是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带来的收入,如何确认以及是否存在错报漏报,这都需要借助非会计行业专家的专业意见,否则难以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认定过程中的审计行为缺乏相应的操作指引,直到2013年6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才正式颁布《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专项审计指引》。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还是要借助来自申请企业的专家的协助去完成专项审计工作,那么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值得深究。
最后,申请企业将材料报送至科技局,科技局在审核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发现申请企业申报的材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申报材料上的研发费用明细与企业的纳税申报表上的研究费用不一致,再如申报材料与纳税申报表的销售收入不一致等问题。那么申报企业是如何解释这些问题或者是如何将自己“包装”成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条件的企业的也值得考虑。
参考文献:
[1]李可愚.我国首次正式发布“三新”经济增加值数据——去年数值相当于GDP的15.7%[J].每日经济新闻,2018.
[2]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解读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Z].2018.
[3]陈永伟,徐冬林.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与税收激励[J].税务研究,2010(08)
作者简介:
汪爱羽(1995- ),女,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审计与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