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评价研究
2019-11-26曹思思
曹思思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别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人员和评价的反拨作用,以丰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评价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商务翻译 评价 高职
评价作为翻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对各种翻译评价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现行翻译评价中客观性试题的运用还处于逐步摸索阶段,主观性试题仍是主要的题型,其评分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没有进行过理论认证、分析和说明,整个翻译评价特别是文本翻译评价具有相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翻译评价仍是目前翻译教学实践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相关专门的翻译评价研究比较少,且研究多为纯理论探讨,能为翻译教师直接应用的不多。
一、评价内容
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评价,首先要将他们的翻译能力分解成可以评价的因素。翻译能力是通过观察翻译行为和结果,对支配有效翻译行为的译者内在能力的一种理论假设。翻译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学生通过翻译实践的训练掌握翻译的一些基本理念,为将来完成真实的翻译任务打下基础。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翻译能力应为双语转换能力和相关知识能力。因此,对他们的翻译能力的评价也主要围绕这两方面来展开。
(一)双语转换能力评价
这一能力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思维,掌握翻译中双语转换的理念,并通过翻译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增强学生解决翻译困难的能力。
为此,笔者设计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双语能力问卷》,发现学生对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式、短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方面的了解情况均不如人意。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务必使学生明白两种语言的在基本词性和结构上的异同,以保证学生在进行翻译时不产生由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引起的错误。
问卷一共28题,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3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汉英双语在句式和短语上异同的了解情况;第二部分为4-15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汉英双语中主要构成成份的了解程度;第三部分为16-17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汉英双语中各种词性的了解程度;第四部分为18-28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汉英双语的各个成分相互转换的翻译能力。
问卷信度分析。在本次分析中共有150个观察量参与,全部为有效观察量,不含有缺失值,项目个数为28个。其中Cronbach的Alpha 系数为0.952,表明问卷信度非常高。
问卷的基本描述统计。从可靠性分析项目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可以看出学生对漢英双语在语法和句法上的掌握程度。总体而言,学生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28个题项中有9个题项得分均值在3以下,5个题项均值在3.00至3.10之间,均值最高分为3.71,最低分为2.76,没有题项的均值在4.0以上,3.5分以上的题项只有3个,分别为Q4、Q6和Q7。由此,可判断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式、短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方面的了解情况不尽如人意。由于对两种语言在基础上的认知缺失,学生在处理翻译尤其是汉译英时,往往不知所措。在4-15题,共有5组题项,分别就汉英双语里的主要构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具体均值如下所示:
汉语在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的均值分别为3.71、3.46、3.27、3.31和3.05;英语的均值分别为3.52、3.35、3.09、3.15和2.91。
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在汉语方面的均值都高于英语,也就是说对母语,学生的认知比较深入。在处理比较简单的翻译时,相比汉译英而言,学生觉得英译汉更为简单,错误率低。但从状语的掌握程度上看,学生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较其他成分更低。若是对各个语言成分的性质与功能不了解,学生就无法译出正确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也曾询问,定语和状语的功能是什么,也就是这些成分在句子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能正确作答的学生不多,这与学生平时的基础有关,也与以往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关。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评价时,应多注重学生在双语转换能力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句子成分的灵活应用方面不断总结以提高评价的效度。
(二)相关知识能力评价
相关知识能力即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商务专业知识能力对外贸岗位的从业人员非常重要。高职商务英语的学生就业后,他们工作里的翻译行为以信函往来翻译、产品性质翻译、简单的合同翻译为主。笔者对近五年来的35本商务英语翻译教材进行研究,这些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市场需要安排。经过比较发现有七个主题主要占据了翻译教材的主要内容,即商务信函、产品说明书、商务广告、商务合同、企业宣传、商标/商号、名片、公示语/标识语等翻译。因此,在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评价时,应侧重于商务信函、产品说明书、商务广告、商务合同、企业宣传等方面的翻译进行评价。
二、商务英语翻译评分方式
关于翻译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模式,有很多翻译组织、翻译培训机构以及翻译研究学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没有哪个标准或模式得到了一致认可。目前,针对商务英语翻译评分量表的研究,国内学者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成文形式。教师在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分时,所依据的标准大都按照一般体裁的翻译评分标准而行。商务英语相对于一般体裁的翻译,尤其是文学类的翻译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评分标准上也应与一般体裁翻译有所区别。
(一)商务英语翻译评分量表的设计
传统的翻译印象评分法的做法是,一个或几个评分员对一份试卷单独给分。分数的评定是评分员基于学生翻译所做的总体印象,评分员对这种总体印象做出判断,在评分过程中不抓翻译细节。这种判断基本上是评分员个人的主观判断,通常会受到各种状况的影响。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对其就业情况的分析,设计了一套商务英语翻译评分量表,以解决教师在对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进行评价时无评分量可依据的困难。在该评分量表的基础上,笔者对每个分段的具体分值列出了相应的标准,以解决教师在对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进行测评时无依据的困难。例如,在评价段落汉译英时,设定了一个整的评分框架,评分表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很差。每个等级都有对应的分数评分标准。如:等级“优秀”的分数值为21-25,评分标准为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贴切,尤其是专业术语使用准确,行文流畅。除1-2处用词、句法、拼写或标点上的小错外,基本上无语言错误;等级“良好”的分值为16-20分,评分标准为译文基本上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贴切,尤其是专业术语使用准确,文字通顺、连贯,在用词、句法、拼写或标点上基本没有显著错误;而等级不合格的分值为0-5分,评分标准译文支离破碎,几乎所有句子有用词、句法、拼写或标点等方面的错误。除个别词语或句子,绝大部分文字没有表达原文意思。评分表的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在测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给出更客观的分数。
(二)段落评分分数段的细化
由于段落评分量表的各分数段的分值跨度比较大,例如等级为优异的分数为21-25分,改卷教师如何在21-25分之内进行取舍呢?若是仅仅是依靠印象评分,很难保证评分的信度。因此,有必要将评分量表与错误扣分结合起来,即在评分量表的基础上,对每个分数段的分值按译文错误的类型进行规范。
各等级的判定可依据全文错误的多少来决定,如等级为优异的分数段是根据评分量表中“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来判定。由于篇幅原因,本文仅写出21-25分评分细则。
21分的评分依据为有两处严重错误,书写比较整洁清晰,译文中所有词汇和句型灵活多变。22分的依据为有一处轻微错误和一处严重錯误,书写比较整洁清晰,译文中所有词汇和句型灵活多变。23分的依据为有两处轻微错误,且书写比较整洁清晰;译文中所有词汇和句型灵活多变。24分的评分依据为有一处错误,且书写整洁清晰;译文中所有词汇和句型灵活多变。25分的评分依据为找不到任何错误,且书写整洁清晰;译文中所有词汇和句型灵活多变。
三、评价主体
在研究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将评价主体分为教师、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相互评价。将学生按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排组,每组4-6人。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不同主体的评价方式,主要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
四、评价的反拨作用
该评价的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翻译教学和翻译教材。翻译教学从商务英语特点入手(词汇、句法、语法),以商务英语术语翻译、常用的商务文本翻译(商务信函、商务合同、产品介绍和推广等)和商务口译(展会、客户接待)为载体进行翻译教学。翻译教学要以真实商务情境和商务文本为载体设计实训内容,实训要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语言水平。除了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外,商务英语翻译教材也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一本好的翻译教材应具备三个特点:有基本的翻译技巧、双语比较及真实的商务语料,最后一点尤为重要。
翻译评价的目的在于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译文,并根据评价标准规范译文。高职商务翻译的评价标准不同于针对本科学生的翻译标准,也不同于文学翻译的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应将高职学生的双语能力分解成相应项目进行相应的评估,并提出指导意见,且评价学生的译文应尽量客观,评分量表的制定就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McMillan, J.H. Classroom Assessment:Principle and Practice for Effective Instruction(3th Ed.)[M].Boston, MA: Pearson,004.
[2]肖维青.多元素翻译能力模式与翻译测试的构念[J].外语教学,2012(1).
[3]谢媛媛.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岗位需求分析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3).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学院)
本课题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商务英语翻译技巧》MOOC学习者学习效能研究(编号JXJG-17-54-10)、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慕课+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编号WYWM-YB1901)阶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