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2019-11-26王晓琼
王晓琼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随之而来也掀起了新的变革。当下,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难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有教育专家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如果没有兴奋点的刺激,很难保证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可以提问:“在生活中我们都看过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呢?为什么这个东西要做成圆形的,而不能做成正方形、椭圆形或者三角形呢?”学生回答:“老师,我们踢的足球是圆形的,打的篮球也是圆形的,还有车轮也是圆形的。”老师继续问:“这些物品为什么不可以做成其他形状?大家分组,或者做个实验讨论一下。”待学生讨论和做实验结束后,老师播放PPT里的视频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到轮子是三角形、正方形的车子都是颠簸前行时,都哈哈大笑。此时,学生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时期,而信息技术就成为了这种转变的润滑剂。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因此数学学习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而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使复杂问题的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理于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同时,多媒体的多样化形式,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解决课堂氛围单调的问题,使得知识更加通俗易懂。
小学生都有活泼好动的特性,他们都看动画片,而多媒体技术刚好可以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直观生动的动画,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面积》时,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爸爸过生日,一家三口分蛋糕吃,怎么分才使每个人吃到的蛋糕都是一样的呢?”学生普遍对这个问题无从下手。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动画视频讲解:先把一个蛋糕分成两等份,然后再把两个部分平均分成16份,把蛋糕转化成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引导学思考这个类似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通过粉笔板书和讲解上。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可以方便地将一些教师无法用言语精确表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多媒体技术的引进,还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运用新的多媒体技术,更高效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但是如果教师制作的PPT过于花哨,学生会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去看那些动画或是图片,甚至会引起一些爱画画的学生模仿绘画,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知识。所以教师在制作PPT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精而简,教师也不可以过多地依赖这些多媒体技术,而是应该多参加一些培训,多进行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此外,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时,要掌握好应用的时机。多媒体教学虽然融合了许多感官认知材料,但如果运用时机不当,会导致教学过程不流畅,反而会起反作用。对此,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在合适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最大的优点是能把静态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动态化,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的知识。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容易使学生放弃自主思考,不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数学本身就是逻辑性、抽象性强的学科,如果过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容易导致學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来说没有多大帮助,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白舍镇丰江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