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2019-11-26肖仁发
肖仁发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设定,如创设导学式教学情境、开展互动交流导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学等。以下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导学式教学法概述
导学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导”为教学主线,以“学”为教学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它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和引导性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相比于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学式教学法能使學生的思维活跃,更注重知识的思考、探究、创新和应用,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如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等,并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导学式教学法运用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引导者,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合理创设导学情境
导学式教学法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有效的导入元素,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情境创设是导学式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构建更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引起学生与课堂教学的共鸣,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实际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创设情境开展导学式教学,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当然,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将导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依据内容创设竞赛情境等。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学生都了解太阳东升西落,这时可以将其与方向联系到一起,可以让学生认清“东、西”方向:“如果早上起来面向太阳的话,我们前面是什么方向?后面是什么方向?”这样与生活建立直接的联系,使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不仅起到了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通过互动交流导学
有效的互动交流是强化学生导学效果的主要方式,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其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互动交流应抓住时机,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学习情况等,充分发挥出导学的效果。例如,可以利用课堂评价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通过开展自评、互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的同时也能评价他人,实现生生之间相互引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可以开展小组互动交流,让小组成员之间探讨口算乘法的知识,并试着找到其中的规律;同时也可以进行口算考评,小组成员问关于口算乘法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回答,这样一来一回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引导,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课堂导学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远比传统教学环境下高得多,因此,教师应重视导学式教学的合理运用。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导学
多媒体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辅助教学工具,它能够吸引学生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数学包括大量的抽象概念、定义等相关知识,依靠传统说教很难让学生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开展导学式教学,可在课件的演示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数学知识的本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当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遵循合理性、适时性,应辅以教师的巧妙引导,这样更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多媒体课件上的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如何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导,学生可以看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更全面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些导学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生活中你们所接触的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长方体?”总之,多媒体导学技术的运用,应充分体现导学的效果,这样才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数学。
(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吉村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