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9-11-26李娜芳

江西教育C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诗句古诗诗人

李娜芳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当孩子能牙牙学语时,大多数家长便会试着教孩子背诵古诗,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每一册教材都有古诗的身影,但不像说明文、議论文等文体那样自成一个单元,而是和其他课文编在一起。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听了一节音乐课《八只小鹅》,觉得音乐教学和古诗教学竟有着相通之处。

一、曲起,闻弦知雅意——巧用诗句的熟度

《八只小鹅》的执教老师是睿智的,上课前,她让学生听着《四小天鹅舞曲》的音乐,做着自己喜欢的动作走到座位。这样的导入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激起了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接触古诗,到小学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在上课前,如果请几位孩子来背诵一下古诗,应该不是难事,由此即可导入要学习的新内容。等学生的积累再丰富一些,就可以以同类型的诗句来导入。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这两首都是描写乡村儿童的诗,教师可以诗句为导入,或背诵,或连线,或抢答,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教学的主题。

二、曲中,品弦觅知音——挖掘诗句的深度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朗读。首先,在研读古诗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诗句的节奏,感受诗的节奏美,读出诗的韵律美,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而初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二是品读。在学生能准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字词,细细品味,发挥想象,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如《池上》这首诗,教师抓住诗眼“偷”字,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去感悟诗中小娃天真调皮的形象。小娃是如何“偷采”的,请学生来演一演。由此可见,在古诗教学中,如果抓住了一个有力的“点”,或者说是眼睛,就可以围绕这个“眼睛”来层层递进,设计教学环节,最后由点推广到整个教学的面,这时学生就对诗的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把握住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三、曲终,停弦绕余音——拓展诗句的“三度”

拓展内容的宽度。古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更是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一场《诗词大赛》给国人带来了多少听觉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洗礼,心灵上的熏陶。诗词内容浩如烟海,可以按内容来略作分类,如我们熟知的“边塞诗”“送别诗”等等均是以内容来划分。这些同类型的诗句就可以补充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充实课堂,帮助学生积累。例如,学完《池上》,教师在最后可以这样拓展:在诗人眼中,儿童是奔跑跳跃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诗人眼中,儿童是勤劳能干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在诗人眼中,儿童是无忧无虑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诗人眼中,儿童是悠闲自在的,牧童归来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些诗句的补充,激发学生去主动阅读,去品味诗句,去感悟诗中的人物形象,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拓展内涵的深度。很多古诗的写作背景与诗人在当时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验、生平之志或思想感情。所以,当学生对作者的人生阅历有所理解和掌握后,就能体会到诗人的心声,从而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也能更准确、全面地把握诗词中所涵盖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蕴,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元日》,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诗中描绘的温暖画面后,提问:“诗人心中的暖意仅仅来自过节的喜庆吗?他仅仅是表达辞旧迎新吗?”教师适时补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王安石当时正在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对新政充满信心。如此一来,学生就明白他真正告别的是什么,迎接的是什么。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再找找,诗中还有表达这样心声的词吗?”学生会找到“除”“换”,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诗句,就充分拓展了诗句的内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辞旧迎新”。这样,学生的认识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领略到了诗句不同的高度和宽度。

拓展学习的维度。由一首诗的学习,可以总结出学习方法,从而拓展到这一类诗的学法,那么以后学生再接触到同类型的诗,就会觉得学起来得心应手,甚至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学习《池上》后,可以总结出方法:品诗句—悟形象—想画面,以后可以用这个方法学习描写乡村儿童这一类的诗。如学完《元日》,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江雪》,想象诗中的画面,抓住一个“独”字,进一步感受画面内容,再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诗句古诗诗人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拟古诗”之我见
晒娃还要看诗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理解的好诗人
品读古诗
诗人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