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学案实施
2019-11-26谢智群
谢智群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利用导学案教学法,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让他们由“要我学”积极转变为“我要学”,甚至是“我会学”,引导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人。语文教师和学生要借助导学案进行有效的教和学,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指教师为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高效学习而编写的一种教学方案,主要包含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流程。在编写时是以集体研究、个人创新和集体探究为编写组织思路,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创造性地思考、设计,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特点来编写。最关键的是集体探究,发挥所有人的特长,集中所有人的智慧,从而有效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导学案。用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参与课堂、小组合作和优化发展,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提升、学会持续发展。
二、导学案的编写
在编写具体的导学案之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研究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全面理解本学期使用的教材。要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调整上课的时间和频率;同时要在遵循和理解语文教材的前提下,对教材涉及的文章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增减、调整教学顺序,变革和创新一些更有益于孩子的内容;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和教材,也便创造性地驾驭好这些课程和教材。
在编写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是解读和分析好教材,科学寻找到每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索出符合小学生认知和感悟规律的教材元素,研究出符合具体课文的教学方法,组织好学生需要掌握的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小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制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导学案才最有价值,也最有可能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导学案实施的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只不過是培养学生优秀学习素养的前提和基础,要想实现导学案应有的价值,就必须要用科学的策略来实施。
(一)实施导学案,关注学生的学习特征
学生的 “先学”不是盲目的学,而是要严格按照导学案的指导,不断引导学生营造和维持积极的学习心理。同时,语文教师要在导学案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去学习、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还需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超前性,小学生要能沿着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断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方式攀登知识的新境界;二是主体性,语文教师在导学案中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把学习的权力和自由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能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三是层次性,在导学案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提升和发展。
(二)实施导学案,把握教师的点拨契机
语文教师在实施导学案中,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服务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在学生先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点拨,通过这些知识点的点拨让学生又好又快地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机性,教师在点拨时不是学生一遇到困难就点拨,而是要善于把握住时机,通过这一次的点拨就可以实现学生掌握全局目的;二是针对性,教师一定要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点拨时要对某一个具有关键因素的点进行点拨;三是发展性,教师在点拨时,不仅要传授相关的知识点,更要教会学生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应该如何思考,促进学生得以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实施导学案,构建有效的课堂模式
通过前面两个实施步骤,让学生知道了如何“先学”,也让教师明白了如何“后教”。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果想使导学案取得应有的效果,还必须要把前两个步骤串联起来。通过一个系统的实施,最终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步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导学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导学案产生足够的兴趣,需要设计巧妙的课程导入,如课堂情景、提问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执行导学案的兴趣;第二步出示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及时把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开始之前就能根据方案制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需要注意的难点和重点,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深入探究课文,从而又快又好地完成导学案;第三步是拓展延伸,进行拔高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导学案,给予他们不同的学习方法,提供不同的训练方式,尽最大可能把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