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习作讲评效益
2019-11-26许利利
许利利
接受主义心理学研究表明:最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资源,必须贴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因此,相比于教材课文以及刊物上的范作,身边小伙伴的作文更接近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容易被学生所认可。因此,教师在习作讲评时可以充分发掘伙伴习作中的亮点资源,从语言风格、谋篇布局、文章立意等维度引领学生品鉴、讲评,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迁移。
一、积极唤醒,在反思自我中积淀写作资源
在發掘伙伴习作资源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本选材的角度开展评析、对比,在深入反思、对照自我的基础上领悟材料选择的智慧。如组织学生写某人某方面的特点,学生的选材就显得别有特点,如写“幽默的妈妈”,用各种幽默的方式描述得深入浅出。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与自己作文相同的材料进行对比,并深入反思,比如对妈妈解释时的语言细节、神态细节,都进行了细致描写,将一个幽默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有了辨析的资源,但教师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向他人学习,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习作巧妙地融通,唤醒学生内在的真实记忆。
二、辨析对比,在品味感知中学会谋篇布局
在积累了素材之后,学生就需要在谋篇布局上大做文章。教师可以从学生习作中选择相关的榜样文稿,引领学生在构思上对比与品味,洞察小伙伴们在谋篇布局中的表达智慧。如一位同学在写一节印象深刻的课堂时,将难忘的原因定位于“精彩”,小作者以总分总的结构规划全文,开篇就描写“今天上的这节数学公开课,堪称是我们班史上最精彩的数学课”,结尾则以追问的方式“这种富有创意的课能不精彩吗?”而在分述的过程中也是分成三个部分展开:这节课的精彩来自执教老师、听课学生、听课老师。教师将这篇文章作为谋篇布局的范文展示之后,便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构思进行评价,学生在深入辨析对比中,罗列了以下几个值得学习的亮点:“总分总”结构的布局,使得文章始终围绕着主题词“精彩”展开,凸显了主题;分述的过程能够从执教老师、学生和听课老师展现精彩,全方位、层次清晰地还原课堂的精彩之处;在分述的顺序上也独运匠心,以执教老师为主体、参与学生为辅助、听课教师为衬托,描写的维度和视角也是各不相同。这种严谨独到的创造,让每个孩子有了参考与辨析的对象。
三、聚焦欣赏,在积极点赞中推动个性表达
习作表达的根本性元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形成自我的语言特点。在学生习作中,偶然间一瞥而过的闪光点,其实就显示了学生个人内在的文字功底。在讲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散落在学生习作中的优秀语句挑选出来,制作成为学生聚焦赏析的资源,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如在指导学生描写春景时,很多学生的语言相对生硬、干瘪,缺乏生动感和形象感。为此,在欣赏他人佳句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洞察语句中的亮点。如一位学生在描写春景时,这样写道:“鸟儿在天空中张开翅膀,欢快地飞翔;柔嫩的柳枝在河边悠闲地甩着长辫,显得优雅婀娜;轻轻的风儿在耳边柔柔地细语,好像和你说着悄悄话……”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修辞,将春天景色的优美与烂漫描写了出来。一位学生在描写“身边的小能人”时,选择了六一儿童节在班级中进行钢琴表演的同学,该生在自己作文中这样写道:“只见他双手在琴键上来回摩挲,时而轻轻敲击,如同在婴儿的皮肤上弹击;时而上下翻飞,好似要将平静的水面搅得波涛汹涌。”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将一个弹钢琴的高手形象一下子就勾勒了出来。这两个案例中学生描写的内容,都是班级中其他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着共同的认知感受。在具体辨析与吸收的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要过于生硬地引导学生从遣词造句和修辞手法的视角展开机械分析,而要唤醒学生内在的生活积淀,将这些语句与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感受作者描写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亲切自然,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学生习作中的优秀语句没有教材文本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和高不可攀的压力感,对于学生的认知与表达有着较强的可融合度。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要过散,也不能求多,而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这些语句所表现出来真实情韵,巧妙地体悟语句表达的技巧,并及时为我所用,真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每个学生创作出来的习作,都是他们内在思维、尽情表达的精神成果。习作讲评就需要在欣赏伙伴习作的基础上发现蕴藏的精华,激活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表达,实现学生写作素养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