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从《九日》到《登高》
2019-11-26文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杨建华
文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 杨建华
同一作者在同一时期创作,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登高》还有姐妹篇《九日》。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备下酒菜,邀请了晚辈亲戚兼朋友吴郎来共度佳节,但是,吴郎爽约未至。因战乱而常年漂泊在外的杜甫,意兴萧然,独自来到夔州城外,长江岸边,从俗登上城边的高台。眼见萧瑟的秋景,耳听凄切的猿啼,他不由悲从中来,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
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②日落玄猿哭,旧国③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④两相催。
【注】 ①竹叶:酒名。
②殊方:异乡。
③旧国:家乡故园。
④衰谢:衰颓。
过了几天,杜甫又独自登上了江边高台,面对壮阔的江景、衰飒的秋意,他再次出手,又写下了一首七律。这首诗,我们非常熟悉,它收录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再粗心的读者都可以发现,同一作者在同一时期创作,同一题材、同一体裁,《九日》和《登高》是同胞姐妹。
但是,《登高》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高度肯定,有人奉上“杜律第一”的桂冠,有人贴上“唐人七言律第一”的标签,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干脆说它“前无昔人,后无来学”,“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而早几天“出生”的《九日》,则少有人提及。同胞姐妹,读者缘为何大不相同?
《九日》和《登高》都是体式完备的七律,但《登高》在形式上有更进一步的升级:它的每一联都是对仗的!
律诗有固定的格式:诗歌的第二、四、六、八句末字必须押韵;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首联和颔联一般写景,颈联、尾联一般议论抒情。
《九日》和《登高》都是体式完备的七律,但是《登高》在满足律诗艺术表达的基本形式之后,有了更进一步的升级:它的每一联都是对仗的!
每联都对仗可能会产生一个极不好的后果——盲目追求对仗的工整而忽视内容表达的流畅自然, 最后沦落为打油诗或集联。但是《登高》没有这样的不良后果,它的四联如从心中自然流出,风行水上,毫无阻碍,让人觉得眼前景、心中情非得如此表达不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好像一抬头之间,这样的景色就在眼前。胡应麟对此有个很好的评价:“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
相反,《九日》的遣词造句就略显生硬了。“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两句中的“殊方”与“旧国”、“玄猿”与“白雁”有为追求对仗而硬凑的嫌疑。“玄”字的插入,完全是因为对仗下句“白”字的需要。
所以,从诗歌表达技巧角度看,《登高》比《九日》更精巧且自然。
羁旅,思乡,思亲,伤乱,迟暮,《登高》“复制”了《九日》所有的思想感情。而《九日》的情感表达比较单纯、浅露、直白,《登高》则非常绵密、浓郁、深挚。
律诗的抒情句主要是颈联和尾联。
先来看《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殊方”表达了诗人飘零异乡的羁旅之情,“旧国”表达了诗人面对大雁而生的思乡之情,“弟妹”表达了诗人因弟妹暌违无音讯的思亲之情,“干戈”表达了诗人感慨时局动荡的伤乱之情,“衰谢”表达了诗人感叹岁月无多的迟暮之情。《九日》所蕴含、表达的情感是多元、丰富的。
再来看《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里有没有羁旅、思乡之情?有,“作客”可证。有没有思亲之情?表面上没有,但“独”字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身处寂寞孤独的不安、不甘,折射出了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有没有伤乱之情?有,“艰难”“潦倒”可证。有没有迟暮之情?有,“百年”可证。
罪犯改造作为监狱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永褒生机和活力,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罪犯改造的内容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体系。内容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要加强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两会”精神等密切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的最新内容的教育。同时,先进的载体是新时期罪犯改造创新的基础。探索和运用改造新载体,关键是要找到罪犯改造与服刑生活的良好结合点,最大程度地吸引服刑罪犯参与,注意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有效增强改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可以说,《登高》“复制”了《九日》所有的思想感情,它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多元、丰富的。
《登高》用“作客”一词表达羁旅之情,但在词前加了“万里”(漂泊极远)、“常”(长期漂泊)两词,从时空两个角度浓厚了羁旅之情。
“百年”一词表达了诗人的迟暮之情,但词后加了“多病”,就使得诗歌在迟暮的感伤之情中,注入了诗人对病痛长期缠身、生命芳华难再的忧郁、无奈和痛苦,感情更加丰富、复杂。事实上,此时的杜甫正饱受肝病、风湿、风痹、失聪等疾病的折磨,写此诗后三年,便在从潭州到岳州的路途中凄凉去世。
“艰难”“潦倒”两词的内涵则更丰富。根据杜甫写诗时的境况以及诗歌的上下文,可以推知:“艰难”,不仅仅是生活艰难,更是身世艰难、国事艰难;“潦倒”,也不仅仅是指诗人经济拮据、生活困难,而是兼指其疾病缠身、身心颓唐,更是指其壮志难酬、情怀失意。
在这里,触发诗人情感的不单是战乱(“干戈”)、年老(“衰谢”)、思念弟妹,还蕴含更深广的人生、世事,由此,诗歌所表达的所思所忧也更深广。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九日》的情感表达比较单纯、浅露、直白,而《登高》则非常绵密、浓郁、深挚。这可能是《登高》得获读者青睐,而《九日》难入读者法眼的主要原因。
诗歌的感情需要借助意境的衬托,两诗的意境也有深浅、广狭、高下之别。
至此,大家应该可以看出,两首诗歌不同的读者缘,其实是千百年来千百万个读者对比赏析后的结果。作为《九日》的“升级版”,《登高》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注定会在文学史上熠熠闪光,而艺术生命力不够强大的《九日》,只能慢慢淡出文学史。
《这些,你一定知道》上期答案
1. A。白马非马是战国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2. C。上都不是北京的别称。上都在金代称金莲川或凉陉,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938年,辽太宗设立五京,将今北京西南一带定为“南京幽都府”,史称辽南京。1153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北京,称为中都。1272年,元朝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也就是元大都。
3. C。这是刘备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4. B。“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三不知,指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