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引领下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9-11-26韩彬彬
韩彬彬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郄马镇中心幼儿园,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保护幼儿好奇心,激发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放在首位,鼓励幼儿全身心地参与活动。在主题活动《秋天的变化》中“有趣的叶子”科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显然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课题。五彩缤纷,丰富多样的秋叶,为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幼儿观赏、分类、探究、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幼儿、家长全体总动员先采集树叶,然后幼儿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不同的方法(如厚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大胆地表达,供幼儿观赏,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结合季节引导幼儿自主动手,照料观察种子发芽实验,帮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与水、温度、阳光、空气有关,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探究兴趣,促进了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情景游戏化的科学内容,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指南》科学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选择自然的、幼儿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这些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反之,如果你选择的内容是幼儿从来没有接触到的,那么你的整个活动就会毁之一旦。如:“沉与浮”这个游戏中,教师在让孩子分析土豆是沉的还是浮的时候,让孩子探究用苏打水让土豆浮起来,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苏打水,也不知道它的性能和特点,所以一直都不敢操作,最后就变成了老师的一堂说教活动。让孩子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三、科学、巧妙地提出问题、创设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什么是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就是幼儿在经历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南》建议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巧妙提问、质疑是指导幼儿学习科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及操作。
想象是思维跳动的火花。在探索问题时,要寻求答案,还可引导幼儿利用得到的知识进行推想。例如:“巧取东西”游戏中,老师在一个大瓶子中放入泡沫和回形针,交代了要求提出了问题:“孩子们,如果我们不用手去捞出回形针,你会用什么办法把它取出来?”孩子们用磁铁去吸,发现,够不着,于是又取来长线系住磁铁,伸进高瓶子,将回形针吸了出来。此时老师又提出问题:“如果我将水倒入瓶子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孩子们就马上能推想出那些泡沫能自动浮上来。”在这个游戏中,老师的提问一步一步,循循善诱,让幼儿思考——操作——回答,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通过扩散性的提问使幼儿获得了新的知识,更好的促进了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四、提供丰富的材料、创造科学环境,培养探究能力
《指南》建议:“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都是在感知、体验、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探究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幼儿需要通过探究、实验和操作,亲身经历“研究过程”,才能真正发现和理解事物间的基本关系。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和发现铺路搭桥,要为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搭构阶梯——为幼儿设置科探区。通过“想想、玩玩、做做”,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究和发现,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主动获得,发展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交流,操作,从而在交流操作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的相互交往和友爱,还增进了幼儿间的关系。
教师在《指南》的引领下,在幼儿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留意:保护幼儿好奇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情景游戏化的科学内容;科学、巧妙地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提供丰富的材料、创造科学环境。大胆放手让孩子去探索科学活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实践、不断的发现,使幼儿不仅获得内化的知识经验,而且体验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