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高中生物教学难点
2019-11-26刘小红
刘小红
(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 河北 迁安 064400)
目前,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大融合已在各校各科各环节展开,并且都收到了一定的好效果。信息技术涵盖的资源范围极广,呈现资源形式极多,信息更替速度极快,运用效果自然极佳,它与高中生物教学的大融合是生物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促进生物教学水平跨越式大提升,为培养综合型生物人才充实课程基础。生物教学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等新型教学手段,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提高高中生的实践欲望和探究素养。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在生物学科上得以体现,满足高中生的求知需求,突出生物课程的基础实践性和实用探索性等特点,本文笔者通过详实的课例分析说明之。
1.利用flash模拟生物的生理作用,把学生看不到的过程很好地展示出来
利用flash动画手段模拟生物的生理作用,把学生看不到的生物过程展示在眼前。生物原理的抽象性和生物现象的直观性是生物教学的双刃剑,我们必须抓住这两把剑才能突破生物教学难点。绝大多数的生物生长现象需要的时间都很长,学生在课上的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这些生物本质的规律和机理,我们可以借助flash动画手段把这些规律或者机理进行动画处理,通过时间帧定义好时间节点,把长长的生长或机理调解时间处理成短暂的可见其变化过程的真实现象。例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可使用flash这一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生长素对植物的某个部位的生长作用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都不是短时间能见到的,也就是不具有课堂上的直观性,它至少需要几个月或者是整年的时间去见证效果,利用flash动画进行时间周期处理,通过模拟其生长素作用机理直观了解其具体的作用特点。这样做,让生物教学难点不攻自破,学生理解容易多了。通过生物教师一系列的启发和点拨,高中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够主动构建生物知识网络,锻炼了高中生运用科学思维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
2.利用ppt课件呈现生物课程体系,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更系统
利用ppt课件呈现生物课程体系,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系统化,掌握的知识更具完整性和连贯性。有的生物课程资源是相对孤立的,但大部分生物课程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相互渗透、衔接的点位很多。尤其是在具有系统性的章节教学中,很多知识不是一个课时、几个课时可以完成的,有的甚至需要一个学期或者几个学期的时间才能学彻底、学完整的。所以单独的几节课学到的知识时片面的、零散的,要想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系统化、完整性,就可以引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如《群落的演替》教学时,生物教师采用ppt课件将很多动态的群落很巧妙的连接起来,让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群落演替过程。课件上呈现的是连续性的群落特征变化及种类展示,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把群落的变化特质彰显无疑。高中生物教师通过ppt教学增强了课堂感性认识和容量,让高中生可以大胆的展示自己的风采,为有效处理好生物课堂授课难点做出了铺垫。通过学习本节课,还帮助高中生树立了生物学发展的新观念,让学生真真切切意识到人类对群落演替的深刻影响,从本上理解了我国推行的一系列造林、固沙等工程的时代意义。
3.利用微课再现经典生物实验规律,面对难点反复攻坚直至突破
巧用微课再现经典生物实验规律,让那些陌生、抽象的生物研究更接近现实。微课内容专题性强,但其应用意义非凡,它是一个极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形式,它的便捷高效、交互性强等特点,给高中生学习生物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孟德尔在对《分离规律》的研究中,早在十九世纪就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致力于相对形状的杂交及测交的研究,但这些知识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相距较远,无论是教师教授还是学生自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实验的探究过程和具体结果制作成微课,让高中生可以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学习,这样有利于降低经典生物实验的学习难度,容易引发高中生的生物情感共鸣,达到极好的学习效果。如播放微课“减数分裂”、“基因重组”等内容,确实能深挖高中生的生物视野,完善高中生的知识链接与架构。在生物授课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想成功高效突破难点,不仅要讲授新知识,还要有意识融入科学探究的观念,即引导高中生根据实验现象去合理推论、去类比总结、去分享互动,为实际操作做好知识上和方法上的总结,使高中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信息技术作为技术和手段与高中生物课程和课堂的优化组合,使很多平时我们生物教师很难处理的知识点变得那么的容易理解和明白。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应该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选择具有知识性和挑战性的内容,改变高中生错误的认识和学习态度,有效化解生物教学难点,为高中生建立综合化、结构性知识框架提供思路,促进高中生生物素养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