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2019-11-26常倩
常 倩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天湖小学,贵州 遵义 564400)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据实定目标,课前先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地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讲求科学新颖,融入课堂教学
(一)营造课堂宽松的教学氛围,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生认识数、写数、计算数的机戒式的一个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演绎、变化、生成的一个过程。对于这种情感爱抚与教学,我们最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因为,如果一个人他一但丧失或没有兴趣,这就意味着将一事无成。这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首先,我放下教师高高的“架子”,“换位”把学生当成“朋友”,有意识地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例如:1、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2、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象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待学生观察好以后教师再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很顺利、很迅速地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讲求声、形、画等多方面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非常富有情趣——好玩!;从而提高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巧设问题,科学诱导
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中的“巧设问题,科学诱导”环节看着小说的开篇、喜剧里唤人遐想、盼望的开场引子。在每教学新知识之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自演节目等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甲、乙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里特别要注意:1.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2.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三、重视课内课外,紧密衔接配合
小学数学科各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较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前、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广阔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有15米布,剪下6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教无定法,但求妙法。教学的路上无平坦现成的固定模式,要适应新的课改形式,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努力,大胆探索前进,这正是作者拟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