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方向思路构架实践
2019-11-26陈爱华
陈爱华
(浙江台州温岭三星幼儿园,浙江 台州 317599)
一、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国是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古国,而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也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更新发展至今。首先,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古代的一些教育理论中就存在“师法自然”的教育观念,例如在《中庸》、《礼记》、《大学》等古代教育学著作中,便反映了师法自然的教育理论,这种教育理论的内涵在于:幼儿教育的目的应该在于让其享受生活。这种教学观念对于现代学前教育观念具有较大的影响,如今我国学前教育也正在积极倡导不应使学前教育小学化,如果对小学生进行超前的知识教育,那么对其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从消极的角度来看,我国历史遗留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对目前的学前教育仍形成影响。例如封建历史社会遗留的小农经济意识,这种注重短期利益而缺乏长远眼光的思想意识,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理论理解的局限性,使得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无法及时地与时俱进地进行改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存在滞后性
社会的变化会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形成极大的影响,“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的教育目标,对幼儿教育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幼儿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怎样教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实际的幼儿教学体系却还不健全,各地区缺乏专门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指导,同时幼教教材也缺乏统一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建设。
(三)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家长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并不充分,这主要反映在家长在幼小衔接问题上具有如下思想偏差:其一是认为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很多家长在这个时期主张对幼儿进行集训,以满足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的素质标准,而并非把幼儿园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幼小衔接期进行看待,忽视幼儿教育各个阶段的整体性。其二是认为幼小衔接就是需要让幼儿提前进行小学知识的学习,从而很多家长为幼儿准备了小学知识的内容进行学习,提前训练幼儿的能力,这很容易对幼儿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造成不良的后果,从而使幼儿形成厌学的不良反映。
二、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方向
(一)融合古今学前教育理论 吸取精粹进行发展
由于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理论受到一定程度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因而就需要在融合古今学前教育理论的同时,吸收传统学前教育理念的精粹部分,来推进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古代传统教育观念中,对德育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德育又与现代教育思路形成了交叉,因此现代教育思路一般是基于古代有关德育教育的经验来进行开发的,这是一个吸取学前教育理论精粹的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将一直被延续下去。
(二)加深学前教育理论研究 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为了加深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的程度,目前我国在学前教育理论发展方面,已经加深了对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这也是未来很长时间内学前教育发展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为在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幼教体系不健全、同时学前教育教材、教育模式等照搬西方经验的学前教育现状,这反映着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还不足以支撑不断变革的教育政策下学前教育实践的健康开展。
(三)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深化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因素,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程度的提升,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幼儿家长未来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地充分,从而成为幼儿教育中一个十分有利的助力因素,帮助孩子成功地度过幼小衔接的过程。首先,幼儿家长将正确地认识幼小衔接并非完全是幼儿园大班时期的问题,而是整个幼儿园教育时期的问题,其自身将在整个幼儿园教育时期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的准备和帮助;其次幼儿家长应提高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程度,以及加深对幼儿教育的配合,避免因给幼儿增加过度的提前教育(课后培训)而使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三、结论
在对发展提出高要求的国情下,我国学前教育水平应该不断地提升,才能符合我国对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使其适应于传统教育理念的传承、适应于实践发展的需要、适应于中外教育理念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