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捕捉 无限契机
——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情境中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2019-11-26赵丹美
赵丹美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草塔中心幼儿园,浙江 绍兴 311800)
一、现实情况展述
(一)教学目标设置单一。
(二)操作材料简单乏味。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简单。
二、构建情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进行的。孩子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来学习运用才能真正理解数学认识数学。一日生活包括了入离园、生活环节、过渡环节、游戏活动、集体活动、户外体育游戏、区域游戏。
三、设置情境——架构数学思维发展路径
案例一:“点名”—游戏情境中数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从教师一个个点名了解缺勤太过正式化也过于浪费时间,所以隔几天我们就可以换一个形式进行点名。
T:第一组总共有几个人?到几个?缺几个?第二组……
由小组长负责回答,其他小朋友负责点数统计,另外几组小朋友也会提前做准备:我们是第几组?一开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已有能力以班为单位一起来做统计,也可以分男生女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再以个人为单位做统计。
T:晨检挂牌处哪个号码是空着的?
幼儿园统一制作出的晨检号码和相应的勾子之间有一部分距离,上下容易混淆。在用该点名方式时需要孩子用到统计和空间方面的技能。
T:我们来玩个游戏:数字接龙,看看中间少了哪个数字?
这样的点名活动改变了平时单一的点数的方法,方式不同,需要孩子的能力也各有不同,有数与量的感知,统计、空间概念等数学的核心经验在点名的环节中运用,体现《指南》提出了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运用数学的交流,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促进幼儿逻辑推理能力。
案例二:“寻宝游戏”—任务驱动下空间感建构
T:园长妈妈给了我们大三班一份寻宝图,藏宝地点呢就是我们幼儿园,我们一起来看看宝物究竟在幼儿园哪个地方?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怎么让任务游戏变得更有趣更吸引人?幼儿园是孩子们很熟悉的地方,可以先尝试师幼一起研究寻宝图共同合作,在初步熟悉看图之后可以增加难度以小组为单位。在小中班时孩子们会根据老师简单的语言指令完成一些寻找任务,如:请你帮我去教室拿一本书本或者请你把这书交给二楼办公室的园长妈妈。大班我们可以扩大任务范围,按照简单的示意图进行寻找。
案例三:“去往小学的路”
本班的孩子大部分是住在草塔或者是哥哥姐姐在镇小上学,幼小衔接—参观小学活动我们有些前期后期活动,其中有一个后期活动是:你知道从幼儿园出发怎么步行去小学吗?教师布置任务:我们会徒步去参观小学,在徒步的过程中看看我们经过了哪些地方,路上会有些什么,然后请你把线路图画下来。在向同伴及老师介绍的过程中,小朋友势必会用到空间方位词语。
彤彤:幼儿园大门出发穿过马路到了一家面店,我家就住在面店的上面。走进旁边的小路,两边都是可以住人的房子,我还看见了几只小狗。走啊走,然后就要转弯了。
T:往哪个方向转呢?
彤彤:往左手边转,那边还有个鱼塘(黄老师介绍的)。走过鱼塘又变成直直的路了,旁边有小花、菜。
T:为什么你的线路图上路的大小形状画的不一样呢?
彤彤:因为我们经过了大路和小路还有弯弯的路阿。走过这条小路我们就可以看到小学的门啦,然后黄老师带着我们过马路。
四、问题解决中的序感建立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指南》中提出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对幼儿来说,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意味着他们能够在生活或游戏中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进行反思和形成新的知识。
《指南》提出“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例如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让孩子们有个时间概念。而跳绳这类技能中的数字是一个比较,区角游戏中的则是钱币。
五、展望美好的数学
本文只是用生活中常出现的浅显的案例来进行讲述。只要我们善于寻找适宜的活动载体;善于抓住有效的时机;善于生成合理的数学路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做个有心人,注意数学与幼儿日常生活中自主、自发的活动以及与其他领域活动的整和,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新经验,使他们真正走进数学、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