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语文学困生不再学困
2019-11-26李小光
李小光
(桂平市麻垌镇鹧鸪小学,广西 贵港 537211)
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作用。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公民素质更显得重要。然而在农村,却存在着大量的语文学困生。从我们所在学校来看,这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是:写字不规范;朗读中普通话不标准,不会断句;阅读面窄理解能力差;语言组织能力差;对语文无兴趣,缺乏自信。大量语文学困生的存在,对于提高我校整体语文教学质量是一种障碍。如何转变这些学困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为我们急于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一)学生自身原因
具体表现在:对学习无兴趣或兴趣的持久性差;学习动机不强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坚强的意志,不愿动脑学习,遇到一点困难就动摇、退缩;缺乏学习自信心,常因成绩上不去而产生自卑心理,没有向上的学习动力;课堂上缺乏自制力,对非学习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再加上这些学生往往把自己在学习中的失败、挫折归为自己内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天赋等,久而久之,他们不能掌握每节课应要掌握的内容,逐步成为学困生。
(二)家庭原因
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由于家长的思想觉悟低,知识水平有限,又忙于做农活或挣钱,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只给孩子物资上的关怀,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对其学习不闻不问;认为识几个字能打工挣钱就行,对孩子没有正确的引导,也没有一定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在外打工,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隔代教育的弊端造成了学困生的增多。
(三)学校、教师的原因
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投入的不足,部分学校教学管理的滞后。部分教师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关爱优生有加,而关爱学困生不足。有的教师不能以人为本,对学生不够尊重、不够耐心、评价偏颇,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再加上有些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水平低,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社会的原因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还有学校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造成大量语文学困生的存在。
二、如何让这些语文学困生不再学困,我是这么做的:
(一)心理上的帮助
要给他们客观的鼓励。课堂应有学困生的声音。首先教师的心中应该有学困生的地位,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照顾到学困生,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和提问来培养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读写字词,回答全文有几个自然段等;还有在学法设计上,尽可能设计几个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学困生在小组交流中获得锻炼的机会。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点滴表现都要用鼓励的语气和赞赏的心态,以消除他们的胆怯和自卑的心理。再次,可以运用“你能行”的心理暗示的手法,间接地激起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重树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学法上的指点
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理解能力较慢,特别是现在教学进度快,课文容量大。如果不预习,上课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平时我多次讲预习的重要性,并检查学生是否预习。语文教学离不开抄写、默写、背诵。很多学困生碰到记忆类的东西就头疼。比如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要求背诵的课文,我就让他们分开背,一天背一部分的词语;而且背前先读熟与理解,然后背。遇到容易写错的字,先分析一下原因,再识记,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很多学困生的差距是不能及时巩固所学而造成的,所以每教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要默写,哪些需要理解,让他们心中有数。
(三)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好。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因此我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正是由于在语文教学中贯穿这些,学生有物可爱了,有话可说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创设良好的氛围。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电化教学设备可以把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这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读写空间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困生阅读和作文,我定期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手抄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中汲取到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素材。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路就很容易打开。而写日记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最好手段,通常我让他们把一天里发生的是用自己的话先写下来,然后读给同学们听,听的负责帮助订正,慢慢的学生们写作水平提高了有了兴趣,日后再布置作文他们也不怕了。
只要我们用心这些学困生将不会再学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