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
2019-11-26别红远
别红远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所谓地理课外活动,是与地理课的课堂教学相对而言的,它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不能互相代替。没有第一课堂,就不能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课外活动,就会使“因材施教、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受到影响。教师能否在课外活动中改变学生心目中平时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堂形象,培养出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在我们身边,学习地理很重要的感悟,这将对教师以后更进一步的地理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形势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补充教学大纲的不足,它是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以自愿精神为基础,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成立小组,制定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并充分考虑在如何扩展和加深地理双基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的智力和道德品质,以期逐步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一、我在带领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完成的
(一)进行天文观测活动
每年暑假我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由新疆天文学会举办的“中学生天文夏令营”活动。此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观测星象。青少年对美妙的星空寄予无限的遐想,这种观测能引起他们极大兴趣,对激发他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都有重要意义。
(二)气象观测活动
带领学生参观乌鲁木齐市气象局,认识一些观测仪器。在学校成立气象小组,利用简单的测量仪器进行观测,从而进行每天的简单的天气预报。通过这些活动,即联系实际巩固学到的气象气候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同时,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气象观察能力。
(三)乡土地理调查活动
虽然乡土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是学生熟识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调查,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通过乡土地理调查,可以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四)参观活动
地理参观的对象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如天文馆、地质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少年科技馆和动物园、植物园、气象台、气象站、天文台、水文站或附近的大专院校的地学实验室、陈列室等;另一类是生产事业,如工矿企业、农场及农村、林场、牧场、交通建设(如火车站、港口码头)、水利建设(水电站、电灌站、水利枢纽)工程等。选择参观对象和内容的原则具有典型性、先进性地理考察活动和要结合教学的需要。
(五)实践活动
结合课程的进度、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类制作活动。主要包括地理图表绘制(如绘制校园或教室、住宅简易平面图,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等);地理模型模具设计制作(如地球仪,地形模型,各大洲轮廓图等);地理资料收集整理(如手抄报,小册子,卡片),尤其是强调对乡土地理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如“环保在我身边”的手抄报,小册子,卡片、相片)等。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制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念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通过实践证明,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地提高了
传统的地理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为被动式,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改变了这一状况。地理课外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具有一定实践性的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该课程选定的课题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自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以来,我们的收获比较大,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很多以前不愿意上地理课的同学,都爱上地理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高,由以前“要我学”、“逼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二)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地理课外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在组织另一活动课—《环保在我们身边》时,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对乱丢乱扔、乱堆放垃圾的不良现象和行为产生强烈的不满与愤慨。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使学生们切身体验到洁净环境的美好,以及被破坏,受污染环境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因时间、空间的所限只能专注于书本知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而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一种群体的活动,须分工合作,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为了完成任务,一般都离不开与小组人员的合作以及与小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调查对象)的沟通合作。如做地理手抄报的同学,他们先进行分工,有的同学负责在网上查资料,有的同学到图书馆看报纸、书籍找资料,有的同学准备好做手抄报时要用到的颜料笔。一切准备就绪后,再集中一起商量如何排版,字写得好的同学负责抄内容,擅长画画的同学负责画画等等。所以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还要互相鼓励,最重要的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地理课外活动无时无刻不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硬性输入“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地理课外活动一般根据学生的意愿,选取学生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内容,教学活动自由活泼、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感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在轻松愉快中培养了技能。
地理知识与技能是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知识,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祖国现代化建设对地理教育需要,是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是教育青少年从小爱地理,学地理、懂科学、用科学报效祖国的需要。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改三大板块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着眼点必须从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高度,从地理教育担当的历史责任,要十分重视沉重的素质教育和储能教育,要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动脑与动手,自觉与自理,智能与个性特长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统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