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2019-11-26杨璞瑜
杨璞瑜
(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第一小学,辽宁 盘锦 12421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物质文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此背景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也就更加偏向于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就是说比起直接他鱼,不如就教会他钓鱼的本事,鱼可能一两天就吃完了,但是只要学会了钓鱼的本领,就不愁没有鱼吃,同样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直接教授学生知识,学生也许不能及时掌握其中的要领,但是,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学的过程中,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这样取得的效果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知识所取得的效果要强的多。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能力”的重视程度直接关乎着小学生能否在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能力”的授予,给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在对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上便狠下功夫,但是居于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因此,要让小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首先就要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自学的快乐,那么自学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课前预习;二是学习时间具有可操控性。例如,阅读语文课文时,今天读半个小时,明天再增加一个小时;三是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现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很多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中都缺乏独立意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寻找方式方法,诱导小学生提高语文自学意识,从而在生活中也能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二、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路径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回顾过去,一些往哲先贤们便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就连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也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多问、多闻,对学问要做到不耻下问,他认为,学生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不仅孔子认为学习应当如此,就是后来他的学生在教育中也是把对学生“自学”作为教学的重要关口来抓,为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语文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朗读课文,根据课后习题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从而加深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作者中心思想的掌握。例如,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夜书所见》,这是一首古诗词,在上这一课时,首先教师会在上课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预习,然后上课时再系统性的进行讲解,课文《夜书所见》,如果提前预习过,学生或多或少就会知道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文中提到“落叶飘零,秋的寂寥”案例说明了古诗想要抒发的是一种内心的情感。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意义是很深远的。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之中。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整节课堂的重要部分,学生只有通过不断自主朗读、熟读课文,才能知道文章的文辞段意。例如,孟郊的《游子吟》,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就会反复要求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反复阅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不用再花费时间和精力督导学生阅读。其次理解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具备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学懂语文。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中有很多的古诗词,如果学生只是靠教师的讲解去学课文,就会感觉非常的费劲,但是如果学生具备理解课文的能力,就可以在教师的讲解基础再自主性理解,这样学起语文来相对就会简单得许多。例如,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只有几十字,但是学生要想学懂其中所蕴含的东西,就必须根据教师的讲解再深入性的理解学习课文。 再眼观现在,自学能力更是在教学中被加以利用,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表现在对新课的教授上,例如,课文《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童年的记忆里也是印象深刻,闰土的形象,他的坚强更是带给学生深远影响。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就会罗列一些问题,然后在问题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效果作一个总结,这样下来,对整篇课文的学习便也就画上了句号。
综上所述,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角”,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加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找到学习的真谛,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