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中的室内游戏探索
2019-11-26葛婷婷
葛婷婷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镇花桥中心幼儿园 江苏 昆山 215300)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7岁年龄的幼儿,这个年纪的幼儿具有好奇、爱动等性格特点,游戏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主流趋势。如今的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幼儿的全面成长,教育类游戏是不可或缺的,很多幼儿都很喜欢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户外做游戏,但需要注意的是室内游戏也是课程游戏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室内游戏不会受到天气、客观环境条件等影响[1],对于促进幼儿身体锻炼和心理发展都有很积极的作用,室内游戏丰富多彩的开展,才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得到知识和锻炼,让幼儿在快乐中发展成长。
1.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化的必要性
课程游戏化,通俗来讲指的就是将课程内容有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习主体能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尤其对热爱游戏的幼儿来讲,这种教育方式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征[2]。游戏能够快速引起孩子们的兴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可以让幼儿觉得学习是一种有趣且有益的行为。
2.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中的室内游戏
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实际的环境条件以及孩子们的实际需求来组织游戏,一般情况下幼儿室内游戏都会同时具备某种教育意义,常见的幼儿室内游戏类型有以下几种:
2.1 情智发展类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对于引导幼儿的情智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因为幼儿年纪小,缺乏生活常识与经验,角色类游戏则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体验,而且这类游戏能够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幼儿的特征安排不同的角色,如大灰狼、小兔子等动物,或者妈妈、警察、医生等不同社会角色,同时设计相应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幼儿,学习动作、语言,加深幼儿的理解,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并受益。
如果教师苦于设计游戏情节,可以从幼儿动画片中寻找灵感,如《小猪佩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挑选内容适宜的某一集来设计多角色游戏,幼儿扮演游戏中不同的游戏角色模仿对话和行为,并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懂礼貌、爱干净等道理。幼儿教师此时要多观察幼儿的发展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鼓励幼儿更多的展示自己,给小朋友们创造一个积极、自由的生长环境。
2.2 机能锻炼类游戏。一些室内游戏也具有增加幼儿身体素质的功能,例如室内游戏《跳跳小青蛙》、《小熊过独木桥》等等,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们练习双脚跳、捉虫子,让孩子们学习到青蛙的习性,同时也锻炼了小朋友们的跳跃、手脚协调的能力,增强了对幼儿身体机能的锻炼。这类游戏同样可以加入情节,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并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尝试不同的玩法,对孩子个性的发展十分有益。《小熊过独木桥》中的“独木桥”可以用画笔或彩带在地上画成,在室内即可进行,孩子们排队通过到“对岸”,拿到胜利的蜂蜜、玉米等卡片,联系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互相帮助,拉近了师生之间、小朋友们之间的关系,在游戏中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2.3 智力开发类游戏。智力开发类游戏也是幼儿室内游戏的一个好选择。幼儿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开发幼儿智力,引导幼儿的思想更加活跃,启迪幼儿创新能力。很多室内游戏如果想要做到开发智力的目的,需要在游戏过程中搭配适当的道具,通过道具来创造游戏氛围,从而提升幼儿的感官感受,使幼儿能够通过游戏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从而培育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将游戏和数字教学结合起来,或者通过游戏开发幼儿对形状、颜色的理解,比较典型的如乐高积木拼搭游戏,对于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举例来说,游戏和幼儿识数结合起来,可以创设类似《几只小猫》的游戏,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画有小猫图案的卡片来帮助幼儿学习十以内的数字,并提问,安排小朋友扮演小猫咪,模仿猫咪神态和叫声,让孩子在快乐中开发智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帮助幼儿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和和氛围中获取知识、锻炼身体、发展情智,去感受游戏的愉悦,增加感知、开发智力,促进孩子们身心更好的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