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环境资源,建设生成性幼儿课程
2019-11-26张建青
张建青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东方明珠幼儿园 浙江 丽水 323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拓展环境资源,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调动幼儿的思维,生成课程,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1.潜移默化,创设课程契机
环境具有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适宜的环境资源,有助于引发儿童探究的欲望,潜移默化地促进着课程的生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启发幼儿的智力,使他们产生想法,构筑新知识,进而生成课程。
例如在开展“奇妙的水果树”主题活动时,笔者发现教室中有一块空白墙壁,于是引出了这节课的活动主题:“这块墙壁是空白的,我们在这里布置一个果园吧。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有红红的苹果、黄橙橙的梨、紫色的葡萄,色彩斑斓,十分漂亮。大家能否创作出一颗颗水果树,来装饰一下这片空白的墙壁呢?”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纷纷被点燃,大家都跃跃欲试。在活动开始前,笔者给幼儿进行了示范讲解,首先用油画棒给水果涂上漂亮的颜色,并且特别强调了色彩的渐变,然后用剪刀把各种水果剪下来,贴在树上面,这样水果树就完成了。随后孩子们大显身手,创作了很多富有创意的作品,达到了所预期的效果。
2.积铢累寸,反思课程方向
环境不仅能推动课程的生成、开展,还是最佳的“记录”方式。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把活动的内容以照片、文字、图画等形式体现在环境上,从而积累孩子们的一点一滴,记录他们的成长与变化,同时为后续课程的顺利生成提供发展方向与修正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记录孩子们的成长,笔者在班级内设计了一块“照片墙”,上面贴着孩子们参与各种活动时所拍摄的照片,并且标记了日期。在组织幼儿进行“大豆、扁豆、四季豆”的课程学习时,笔者指着孩子们参与“粮食成熟的季节”活动时拍摄的照片说道:“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一起认识了很多的瓜果、蔬菜以及农作物,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大豆、扁豆、四季豆这些蔬菜是什么样子的吗?”通过幼儿的回答,可以发现孩子们对这次活动有着深刻的记忆,他们都能准确说出大豆、扁豆、四季豆的特征与异同。于是笔者调整课程的发展方向,将教学的重点变为引导孩子们对大豆、扁豆、四季豆进行分类,并且学会剥豆。这样通过利用环境资源进行丰富的活动记录,为课程的生成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与发展方向,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主动参与,介入主题活动
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上仍然唱独角戏,没有充分发挥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工作中来,使他们在真正属于他们的环境当中,充满自信地参与活动,积极愉快地介入主题活动的生成当中,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开展“美丽的小区”这一建构游戏时,引导他们参与了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在课程开始前,请家长带领孩子参观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熟悉了小区的环境布局以及相关设施等。孩子们从家里收集了各种瓶子、纸盒、吸管、易拉罐、硬纸板等废弃物品作为创作材料,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各小组将这些废弃材料搭建成了停车场、楼房、大门、池塘、围墙等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并且用水彩笔、油画棒为建筑物增添了色彩,创作出了一个美丽的小区。最后让孩子们在教室内挑选了一个角落作为建筑区,将自己搭建好的小区放在区域内。通过组织幼儿自主进行区域环境的创设,充分发展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使他们切身体会到了建构游戏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调整材料,促使变静为动
幼儿的认知、情感和探究活动源于他们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质量。为了使幼儿与环境产生积极的互动,广大教师还应注重调整材料,变静态环境为动态环境,促进课程的生成。
例如在开展“一对好朋友”的语言活动时,为了使幼儿关注并且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笔者拿出茶壶和水杯,向孩子们讲道:“茶壶和水杯说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孩子们纷纷点头,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随后笔者当场使用茶壶倒水,并同时以角色的口吻对话,展现出两者的亲密关系。如水杯说:“茶壶兄弟,家里来客人了,你得辛苦一下了。”茶壶则回答道:“没问题,水杯兄弟,请站好了,我来了。”紧接着笔者追问道:“大家看到茶壶与水杯的通力合作,有什么感想呢?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是好朋友呢?”通过动态的环境,幼儿的思维得以充分激发,想到了很多相互联系的事物,例如雨伞和雨鞋、手机和充电器等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环境资源对于幼儿生成性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教师通过采用上述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拓展幼儿环境资源,激发幼儿的潜力,建构一个高效的、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