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19-11-26蒋伟
蒋 伟
(重庆市荣昌区棠香小学 重庆 荣昌 40246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也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现代课程论也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那么如何使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快乐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学习《营养与健康》这一单元,此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就是这些天天接触的东西最容易被忽视。学生平时少有参与家务劳动,当然对食物的关注就不多,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食物的营养问题,根据学情分析,我就在课前布置学生对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做调查记录,并自己设计一份最佳食谱。这样做,一方面希望学生通过实际调查,生发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课堂研究做准备,把课堂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采取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给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陌生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科学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多的深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来进行科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去发散思维,使课堂的去情景教学更趋于生活化。在小学三年级的课程里有一节是关于温度与水的变化一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场景:准备一个带盖子的水杯,在水杯里倒入热水然后将盖子盖上,或一段时间将盖子揭盖并让学生观察水杯盖子上的变化,盖子的内侧会有很多小水珠。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引发思考,小水珠怎么会跑到了水杯的盖子上呢?并让大家联系实际,联想到自己在家里洗澡的时候,在浴室里正泡的很舒服,忽然会有很大的一滴水珠滴下来落在你身上,这时候你抬头会发现浴室的天花板上会布满了小水珠。这相似的经历就会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并且由此引发思考发出疑问,教师就可以联系小水珠的实验结合生活中洗澡的实际案例来启发教学。这样通过生动形象的具体案例的讲解,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生活化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在对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回顾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4.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多的深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来进行科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去发散思维,使课堂的去情景教学更趋于生活化。在小学三年级的课程里有一节是关于温度与水的变化一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场景:准备一个带盖子的水杯,在水杯里倒入热水然后将盖子盖上,或一段时间将盖子揭盖并让学生观察水杯盖子上的变化,盖子的内侧会有很多小水珠。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引发思考,小水珠怎么会跑到了水杯的盖子上呢?并让大家联系实际,联想到自己在家里洗澡的时候,在浴室里正泡的很舒服,忽然会有很大的一滴水珠滴下来落在你身上,这时候你抬头会发现浴室的天花板上会布满了小水珠。这相似的经历就会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并且由此引发思考发出疑问,教师就可以联系小水珠的实验结合生活中洗澡的实际案例来启发教学。这样通过生动形象的具体案例的讲解,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总之,当科学教学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时,科学对于学生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发展,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