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11-26靳晶
靳 晶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抵季小学 贵州 黔南 55060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营造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扩展思维,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把自主学习融入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方向的教学原则,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转变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提倡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基础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地、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广大教师的心中,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了跟随教师的思维,他们成了学习的机器,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创造性,这种习惯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并尊重和关心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构建和谐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名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要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地思考,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2等于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探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学生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4.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荷兰学者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教材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对于其创新能力来说是基础性的,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才能有效培养并提高创新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讲,学生要独立思考、主动培养,学校则要提供条件、途径以及必要的指导,二者都需要做出努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能力之后,将会对其今后的学习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创新思维的发散性,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会更轻松,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充分调动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