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思考习惯培养的探索

2019-11-26

读与写 2019年19期
关键词:习惯过程数学

陈 燕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五星镇五星小学校 四川 兴文 644400)

引言

数学学科是其他学科不可或缺的基础,而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更是学生们学习生涯的根基所在。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内容的丰富,数学科目的知识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小学阶段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接受更复杂、更深入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培养独立思考、有效思考的习惯,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学习之路铺好基石。有效思考是一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督促,帮助学生形成有效思考的习惯。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代表着绝对的权威,“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思考惰性,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加质疑地全盘接受,认为只要是教师讲的都是正确的,自己只要记住就可以了,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完全没有思考,更谈不上有效思考了。

随着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最明显的就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使得学生能够克服对教师这一权威角色的畏惧,平等地与教师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就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勇敢地提问和质疑,多问学生“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还可以怎样?”,通过不断地提问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图像化与逻辑化教学相融合,激活学生思考意识

数学学科来自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但又是在提炼、抽象了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抽象学科。由于小学生尚未具备完善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问题,思考实际生活背后的数学原理。例如在物体与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解各类形状的物体概念和特征,学生很难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有明确的认知,但如果教师事先准备相关实物,在课堂上让学生寻找这两类物品的差异,学生们便能够在寻找差异的过程中独立观察和思考,从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认知。

在抽象知识回归具体实际的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将具体实际的案例进行提炼上升,回归到抽象的数学规则和数学原理上来,帮助学生形成有逻辑层次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在讨论交流中开拓思考空间

一道题的解法可以有很多种,思路也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思考的角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者学习一个知识点,自由交流各自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思考的,遇到了什么疑惑,最后是如何解决疑惑的。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的讨论交流,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他人思考过程与自己思考过程的异同之处,分析哪种思路最为简单便捷,也可以让学生们看到不同的思路,开拓思考空间。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加以引导,加入讨论或者旁听记录总结都是很好的方法。考虑到小学生们思维比较发散,容易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主题,需要教师在旁提醒和指导。当然,教师在分配小组时也应注意各人的性格特征,合理搭配不同性格的学生到一个小组,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避免出现小组成员三缄其口沉默不语的情况。

4.手脑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思考习惯

前文提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相关的数学准则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因此,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才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实践出真知,动手操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原理、发现知识,还能启迪思维、引发思考,在掌握方法和技巧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知识和理解。例如学习三角形的特点时,教师会讲授三角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如果只是简单讲授就结束,那么学生也无从思考这一特点的真伪和原因。教师不妨准备让学生准备一些木条,在课堂上用钉子钉成不同的形状,验证是否三角结构最为稳定。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原理背后的原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结语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还需要引导、培养学生的有效思考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生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教师更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有效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和运用,为往后的学习之路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源动力。

猜你喜欢

习惯过程数学
上课好习惯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